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如表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排位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这反映出苏联(     
时间工业生产总值在世界、欧洲的排位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
1928年世界第51.7
1932年世界第3欧洲第261.5
1937年世界第2欧洲第193.0
A.由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B.国际政治经济地位提升
C.农业集体化推动工业化发展D.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
2 . 1937年4月,苏联宣布提前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下面相关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工业发展中优先发展重工业B.实行自上而下的指导性计划体制
C.注重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调节作用D.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3 . 欧美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开始转移到苏联寻找出路。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技术工人和工程师申请移居苏联。这一时期的苏联正在(     
A.反对列强武装干涉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进行反法西斯战争D.推进市场经济改革
2022-08-10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苏联航空工业拨款统计(单位:万卢布)。其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1929年1930年1931年1932年
飞机制造989.81805.84892.45881.9
发动机制造531.8146436693861.5
科技研发028.11634.8986.5
人员培训00558.8604.1

A.新经济政策的推动B.侵略战争阴云的迫近
C.指令性计划经济的推行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2022-08-1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苏联的某项经济举措改变了苏联农村的所有制结构,被斯大林认为是“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必要举措。这一举措(     
A.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B.满足战争的特殊需要
C.损害苏联农民的利益D.适应了经济发展规律
2022-07-07更新 | 235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苏联政府在“一五”计划期间批准了70个有关外国技术援助的协议,并吸收了一批著名的外国专家和工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建设了斯大林格勒瓶拉机厂等大批重大项目的建设。上述做法
A.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B.帮助英美摆脱了经济大危机
C.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突破D.契合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的极度破坏因1920年的歉收而更加严重,同时大工业又不可能迅速恢复,所以我们迫切需要实行这一过渡。结论:首先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方法:实行粮食税,发展农业和工业间的流转,发展小工业。在活跃农业和工业间的流转方面,应全面、大力、坚决地发挥地方的首创精神、创新精神和扩大它们的独立程度。苏维埃政权“培植"租让制这种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加强大生产、先进生产、机器生产,无疑能帮助我们迅速改进生产状况,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摘编自《列宁全集》(第41卷)

材料二   1928年初,农村中的不满情绪日益严重,工矿企业中的对抗事件也在增多。中央以斯大林名义向各地发出电报,要求地方党组织采取非常的措施,立即打击、逮捕投机分子和富农分子。此外,中央领导人还分赴各地,监督粮食采购和中央指令的执行情况。……

斯大林说,为什么粮食不够?就在于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不足,把集体农庄变成“国家的粮食工厂”的设想是完全基于“工业化”的发展命运和前景的。他试图以“工业化”的办法和途径来发展农业,使农村经济迅速变成与“工业化”相适应和协调的大经济。

——摘编自闻一《俄罗斯通史》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与斯大林当政时面临的共同问题及应对方法的不同之处。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种方法施行所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经济政策的制定应遵循的原则。
8 . 苏俄(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关于这一探索过程,下列选项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政策特征
由于特定环境因素诱致.在体制和政策上凝结了列宁对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历史定位超前的一面。
它“重蹈俄国历史传统的老路”,打着保卫社会主义的旗号,极大地照搬并强化俄国历史上的“成功经验”
不是直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是要在许多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苏联模式”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苏联模式”       新经济政策
C.“苏联模式”              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苏联模式”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欧洲。在战争中没落的大英帝国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对于在自己身边出现的日益强大的苏联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他们十分担心贫困、寒冷和饥饿会引发欧洲的“革命”,并认为“虎视眈眈”的苏联正在等待这一时机。苏联在战后初期的很多言行和政策选择,不但没有消除美国和西方的不信任感,反而助长了他们对苏联的战略性疑虑。美苏之间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质性致使双方的战略互疑不断升级,美国重返欧洲与苏联形成对抗。

——摘编自沈志华等《冷战启示录》

材料二   二战后苏联经济发展状况统计表格中数据为年均增长率,单位:%

时期国民收入工业农业
1966-19707.78.44.2
1971-19756.37.40.5
1976-19804.34.41.7
1981-19853.33.61

——摘编自沈志华等《冷战启示录》

材料三   苏联同美国军费开支比较单位:亿美元

年份军费国内生产总值
苏联美国苏联美国
1985277025802118040540
1986287028002250042780
1987303028802348045440
1988319029302507049080
1989303030402648052670
1990292030602660055630
1991260028002531057410

——沈志华等《冷战启示录》


(1)材料一中,作者强调什么因素引发了冷战?
(2)据材料二,说明苏联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
(3)分析说明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冷战进程的联系。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2022-05-2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苏俄(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关于这一探索过程,下列选项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政策特征
由于特定环境因素诱致,在体制和政策上凝结了列宁对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历史定位超前的一面。
它“重蹈俄国历史传统的老路”,打着保卫社会主义的旗号,极大地照搬并强化俄国历史上的“成功经验”。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历史过程,在计划与市场这一表层矛盾的背后是旧的意识形态和新的历史实践的冲突。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联模式”新经济政策
C.“苏联模式”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联模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