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划分阶段”

1917——1955年工业总产值发展速度(苏俄 苏联)(对比:1917年的百分比)

年份 全部工业

其中

生产资料生产(第一部类) 消费产品生产(第二部类)
1917

100

100

100

1921

44

35

49

1924

63

64

62

1925

102

99

104

1926

137

139

136

1927

155

157

154

1928

185

192

180

1929

222

247

206

1930

270

341

227

1931

326

439

256

1932

378

524

281

1933

394

555

295

1934

469

695

331

1935

575

880

388

1936

740

1152

487

1937

823

1250

561

1938

921

1405

623

1939

1068

1670

697

1940

1193

1918

747

1945

1094

2152

444

1946

913

1581

503

1947

1114

1933

610

1948

1405

2491

737

1949

1683

3123

798

1950

2066

3930

920

1951

2406

4586

1068

1952

2684

5144

1180

1953

3002

5738

1326

1954

3399

6512

1496

1955

3821

7471

162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17——1955年苏联(苏俄)经济发展划分阶段。对自己划分的阶段作相关分析陈述。
2020-05-10更新 | 22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民以食为天”,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高一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农业问题,并发现了一些规律。

探究一古代中国“僇力(lu齐心合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懒惰)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反映了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简述实施这一政策产生的经济、政治背景。

探究二战后苏俄(联)

表1苏俄(联)1913~1925年农业生产情况统计表


(2)概括表l中数据所反映的变化,依据表2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和积极作用。

探究三危机中的美国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授权农业部长,通过同生产者签订和对参与播种面积控制计划的农场主付以直接补贴的方法,使农场主自愿减少农产品的播种面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般是政府根据市场需求每年确定和公布某些农作物下一季度的播种面积。凡是农场主同意者,便与政府签订合同,就可以得到优厚的补贴。

——摘编自2008年8月《大生》

(3)根据材料指出美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措施,并分析实施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

探究四80年代的中国与苏联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4)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对苏联的趋势加以解析。
(5)综合上述研究,从中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为苏联“一五”和“二五”计划工农业产值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苏联
A.国民经济比例实现综合平衡
B.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C.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五年计划造成农业生产的停滞和倒退
4 .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2019-01-30更新 | 3086次组卷 | 64卷引用:2015-2016学年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权力高度集中,缺乏群众监督
C.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建设
D.肯定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
6 . 苏联国民生产总值(GNP)在1928年至1952年间增加了3.5倍,这一发展速度超过了同一时期其它任何国家。苏联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活跃了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
B.斯大林体制利于集中人力物力发展生产
C.集体农庄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赫鲁晓夫改革中“物质利益原则”推动
7 . 1928年至1929年,苏联遇到了“谷物收购危机”,进而影响工业化建设。为加快农业发展,剥夺富农的财富和生产资料,斯大林决定从1929年开始以强制性的行政手段进行迅速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很多地方只用几个月就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到1937年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民达到93%。材料主要反映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A.违背了农民的主观意愿
B.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C.为工业化的发展积累资金和原料
D.顺利改造了生产关系
8 . 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
A.农业集体化道路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社会主义制度D.利用五年计划发展经济的做法
9 . 当苏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工业),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苏联工人的话实质上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B.新经济政策存在弊端
C.斯大林模式存在弊端D.社会主义工业化存在弊端
10 . 据统计,从1927年7月到1930年7月,在苏联农村中,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造成牲畜减少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强制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遭到农民的抵制
B.苏联农村发生大面积的自然灾害
C.国家大量收购牲畜以满足工业化的需求
D.农民踊跃出售牲畜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
2018-02-2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单元练习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