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苏联到卫国战争前夕,电站占全国固定动力设备的73%,工作机器的电气系数达到82%,修筑了几千千米铁路和开凿了运河等大型工程,在荒凉的东部建立了新的工业区。这反映了苏联
A.商品经济繁荣B.工农业协调发展C.国际地位提高D.工业化成就突出
2 . 下表是1928与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与城市化水平简表。
主要产品产量城市化水平

(万吨)
煤炭
(万吨)
棉织品
(亿米)
谷物
(万吨)
城市人口
(万人)
占比(%)
1928年430355026.7873000.1319%
1940年18301660039.5495007033%

此表可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A.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显露B.工农业得到均衡发展
C.现代化模式的发展特征D.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
2022-05-08更新 | 271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以下关于斯大林经济体制的评述,不恰当的是
A.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实现B.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C.完全阻碍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D.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2022-04-29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君道》

材料二   1924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材料三   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材料四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9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2)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材料二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有何主要变化?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3)依据材料三归纳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结果。
(4)指出材料四中所说的“几次波动”中最严重的一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原因。
(5)综上,谈谈古今中外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
2022-04-2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征集制;1921年,决定由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1927年,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这些政策都
A.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体现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生产
C.在一定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D.在制定的时候存在随意性倾向
6 .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通过外贸手段直接从西方市场上购买了大量的机器设备和技术,1929年,仅美国向苏联出售机器设备的商号就有一千多家。1931年,苏联购买机器设备的数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到1932年,约占50%。这说明苏联
A.完全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与美国的敌对关系得到全面改善
C.抓住国际机遇加快工业化建设D.计划经济体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7 .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苏联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忽视民主与法制
C.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
D.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造成经济困难
8 . 农民阶级是历史的重要创造者,他们的遭遇反映出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代表东方小农的“主宰、权威”是什么?导致东方小农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的根源是什么?
材料二: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2)美国农民为何会收入锐减?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提高他们的收入?
材料三:上世纪20、30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牲畜种类数量、牲畜产品率、作业方法、农艺措施以及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粮食13.2%,土豆7.5%,牛肉5%。与此相对应的是严峻的农业形势: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
(3)根据材料概括苏联集体化运动的特点?如何评价这个运动?
材料四: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
(4)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四的观点。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农民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得益者,请结合史实从经济和政治方面加以说明。
9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让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
2016-09-27更新 | 2127次组卷 | 35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