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为1928—1932年苏联重工业的固定投资情况。这说明当时的苏联(     
时间重工业的固定投资(百万卢布)
1928年1444
1929年2127
1930年3425
1931年6513
1932年9080
A.基本实现重工业的工业化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凸显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1月,苏联政府宣布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在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苏联建成了1500多个大型工业企业,在苏联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拖拉机、飞机制造、汽车、重型机械、机床制造、化学合成工业等工业部门。1932年的工业产值是1913年的234.5%,其中,机器制造业产值比1913年增加9倍,比1928年增加3倍,农业机器增加了4.5倍。1929年开工建设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1932年苏联的发电量达到173亿千瓦时,比1913年增加了6倍。苏联的石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要的装备大部分都能在本国制造了。

——摘编自中央编译局《苏联史》

材料二   如图为新加坡国家经济发展局开发辖属的工业园区一览图。


——摘编自广东综合开发研究院《新加坡先进制造业发展经验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工业化不同于苏联工业化之处。
2024-03-1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2月份大联考历史试题
3 . 1952年,苏联某集体农庄的统计数据显示:生产1公担马铃薯的成本是40卢布,而它的收购价格仅为3卢布。1952-1953年,生产谷物、牛肉、猪肉和牛奶都是赔本的,而这种现象在苏联各地的集体农庄是“普遍存在的”。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     
A.农业领域改革势在必行
B.实行余粮收集制导致粮食紧缺
C.受制于西方的经济封锁
D.发展重工业滞后了农业机械化
2023-11-30更新 | 418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1952 年,苏联农庄生产1公担马铃薯的成本是40卢布,而它的收购价格仅为3卢布。1952~1953年,谷物、牛肉的生产都是赔本的。同时,这一时期工业品与食品的零售价格比1940年提高了86%。若要从根本上改变此状况,苏联政府亟需(     

A.加大对农业生产投入B.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C.协调轻重工业的关系D.突破计划经济体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7—1940年,苏联平均每年建成8座城市。新城市的建立大致经历四个阶段:建立企业—项目投产—工程竣工—城市形成。伊万诺沃州和临近地区集中了大量纺织业市镇,北方和西北形成了大量的木材加工和纸浆制造企业市镇,顿巴斯等地区则形成了煤业市镇。这表明苏联的城市化(     
A.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B.产业结构单一特征明显
C.促进了工农业平衡发展D.有利于各区域的协调发展
2023-05-14更新 | 571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1951—1955年以及1971—1975年苏联主要工业品的生产情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苏联(       

产品种类

1951—1955(单位:种)

1971—1975(单位:种)

增长倍数

电工设备

206

2645

12.8

仪器、自动化设备和计算技术设备

386

4816

12.5

化工设备和泵类空气压缩设备

223

1450

6.5

农业机器

322

510

1.6

轻工业设备

421

577

1.4

A.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B.构建了两极格局新秩序
C.延续了斯大林模式特点D.推动了苏联工业化实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斯大林在1926年提出,苏联建设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不能像英国靠掠夺殖民地收集“追加的”资本,也不能像德国靠在普法战争后索取赔偿,更不能走沙皇俄国靠接受奴役性条件获得外国货款,而是要靠苏联国内积累解决资金问题。因此,苏维埃当局(     
A.挫伤了工人生产积极性B.利用市场货币关系
C.牺牲了农村和农民利益D.实行了余粮收集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27—1928年冬季,苏联爆发了粮食收购危机。1927年集体农庄的粮食生产率是34%,国营农场粮食生产的商品率是50%,个体农户的平均商品率是17%—18%。由此可以推知,苏联(     
A.调整现行经济政策B.逐步放缓工业化建设进程
C.确立计划经济体制D.加大新经济政策推进力度
9 . 下表 是1937-1950年美、苏、英、德四国经济数据表。据此判断,表中①是(     

年份

项目

国家

1937年

原油产量

28.5

0.5

172.9

钢产量

17.7

19.8

51.4

13.2

1950年

原油产量

37.9

1.1

266.7

钢产量

27.3

12.1

87.8

16.6


A.美国B.德国C.英国D.苏联
2023-02-2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年代,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苏联取得了令人欢欣鼓舞的胜利和值得引以为豪的成就。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编自《列宁全集》

苏联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材料二   1931年苏联接收技术引进的项目达到124个,总值为8300万卢布。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的一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多是利用西方先进设备技术……1931年苏联进口的机器设备占美国出口设备总额的50%,1932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90%是销往苏联,苏联成为世界上机器设备的最大买主……与大规模的如火如荼的经济建设相比,苏联人才仍然相当匮乏,苏联利用经济危机中西方专家和技术人员过剩的有利时机,大量招聘人才到苏联工作……为恢复国民经济,筹集资金,苏联积极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扩大出口,还积极吸引国外贷款。1933年底,苏联获得的贷款总计已达14亿卢布。

——摘编自苏栋《苏联利用19291933年经济危机问题研究》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不同的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并对此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工业化在此期间蓬勃开展的原因。
2023-01-15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