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据此可以推知        
A.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增速高于苏联B.“斯大林模式”造成苏联经济下滑
C.“冷战”导致了美苏经济此消彼长D.加强干预使美国走出“滞胀”危机
2020-12-19更新 | 331次组卷 | 24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020高三·浙江·专题练习
2 . 下表所示为1929-1938年英、德、美、苏四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的份额。其中指代苏联的是四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的份额(百分比)
1929年1932年1937年1938年
43.331.835.128.7
5.011.514.117.6
11.110.611.413.2
9.410.99.49.2

A.①B.②C.③D.④
2020-12-09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3 . 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0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年份钢(万吨)煤炭(万吨)棉织物(亿平方米)谷物(万吨)
1928425.1355118.217330
19401831.716592.327.159564
增幅(%)330.08367.2549.0930.48

——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材料四   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四,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说说你对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认识。
2020-11-25更新 | 336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苏省2018年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过关与随堂检测: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4 . 苏联没能发明与传播彩色电视机或微波炉,这或许可以被原谅。但是,并不是所有消费社会的产品都具有复杂的技术。整个“冷战”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或许就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象样的牛仔裤。这表明
A.西方阵营的封锁导致苏联技术落后B.美苏冷战扩展到经济领域
C.苏联经济体制制约了经济均衡发展D.苏联经济改革未取得成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战时遗留的危机。到1926年时苏联的农业产量已经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在1925年逝世前不久,列宁已经决定要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他认为这是通向社会主义的最佳道路。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的义务交售制等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材料一中列宁倡导的新经济政策主要采取了哪项措施成功地解决了农业问题?
(2)材料二中毛泽东主要批评的是斯大林模式中在经济方面的哪种做法?试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
6 . 到1931年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授助的项自己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总值为8300万卢布外汇。1931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出口量的三分之一,1932年上升到二分之一左右。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苏联利用经济危机努力提升本国工业实力
B.欧美国家放弃了对苏联经济封锁
C.苏联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自我发展的转变
D.美德两国与苏联的关系比较密切
7 . 经济政策具有时代性,多样性,统一性,矛盾性,交流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它既是旧的生产平衡破坏的结果,又反过来成为解决原有冲突的力量,为生产力的新发展扫清道路。

材料二   据苏俄中央统计局统计,1918—1919年度在26个省运达的粮食总量中有56%是粮食投机小贩运来的。城市居民为了生存不得不以10倍的高价从黑市上购买食品和日用经济状况的极端恶化,使人民的生活陷入空前的困苦中。

材料三   20世纪20—30年代,社会主义苏联在短短十几年里,成功地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走完了西方几乎花二百年才走完的路程。

材料四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浸化了。”……“计划经济不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佛政府维系“旧的生产平衡”的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解决原有冲突”的经济模式。
(2)根据材料二,归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这些问题苏俄政府在农业和商业上的对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利弊。
(4)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体制和模式前后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2020-08-0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英国学者霍布斯鲍姆在其著作《极端的年代》里指出:最保守的估计,从1929年开始,到1940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增加了3倍。1938年,苏联总生产量在全球所占的比例,已从1929年的5%跃升为18%。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苏联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五年计划

9 . 材料一,苏俄之“新”——新经济政策

1921年10月14日,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建设社会主义“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

材料二,中国之“新”——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材料一中列宁提出“国家建设要关注农民利益”的观点,结合俄国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时期的相关措施,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该观点。
(2)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呈现出不断发展深化的趋势。依据材料二所提示的时间节点和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2020-08-0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10 . 一位西方史学家对20世纪20、30年代的苏联评价道:“大多数观察家意识到,改变前俄罗斯帝国的政治和社会的剧变是世界上发生的大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是对自由社会的价值和制度的挑战,并且似乎表明了它作为社会和政策体系的可行性。”西方人认为苏联的剧变是一件“大事”是因为苏联(     
A.延续旧俄国的集权专制B.显示出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C.在欧洲率先实现工业化D.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