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农业逐步实现集体化的方针。下表所示是1928~1932年集体农庄的建设情况,这一情况
1928年1929年1930年1931年1932年
集体农庄数量(个)33 30057 00085 900224 500211 100
农户集体化的百分比(%)1.73.923.652.761.5
集体农庄播种面积占全部
农民播种的百分比(%)
1.23.630.963.075.5
A.迎合了苏联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B.源于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C.体现了国民经济比例出现了失衡D.表明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
2 . 1930年,苏联成立了“外宾商店”,到1933年初增加到了400个,最鼎盛时期,达到1500个。“外宾商店”不仅面向“外宾”,也面向“内宾”,其低价收纳民间金银等各种贵重物品,在国际市场上出售逐利。据此可推知,苏联的“外宾商店”
A.是尝试改变经济体制的窗口B.借鉴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C.有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减缓了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冲击
2022-04-18更新 | 316次组卷 | 5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2届高三高考模拟(5.20)文综历史试题
3 . 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很多地方大农场主和中农、小农大规模宰杀马、牛、猪和家禽,到了1933年,苏联的牲畜总量将近减少了50%,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农民对农业集体化的抵制
B.国家通过农牧产品大规模出口积累资金
C.人们自力更生迎战大饥荒
D.工业化迅速发展对农牧产品需求量增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