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1937年,苏联工业领域中,资本主义私有制已被彻底排除,国有企业产值在整个工业总产值中占99.8%;在农业领域中,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播种面积达到总播种面积的99%。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功B.国营经济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C.斯大林模式具备社会基础D.社会主义公有制已基本建立
2 . 1933~1934年,苏联农民的小麦交售给国家的价格为每公斤3.2到9.4戈比(货币单位);通过国家商业渠道销售的面粉每公斤零售价格最高约是400到500戈比。这一措施的目的是
A.应对西方国家经济上的封锁B.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市场繁荣
C.提高集体农庄农户的积极性D.为高速工业化提供资金保障
2022-05-09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28年后,苏联逐步淡化意识形态的门户之见,主动与西方改善关系。据统计,1931年,美国出口机器设备中的50%出售给苏联,英国机器出口中的70%出售给苏联。1931年全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30%销往苏联,次年则高达50%。这表明当时
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工业化发展B.经济危机缓和了美苏之间的矛盾
C.苏联推行实用主义的外交政策D.苏联已经基本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4 . 世界银行1996年的世界发展报告认为:“1917~1950年间,占世界总人口1/3的国家退出了市场经济舞台,并进行了一场建立另一种经济体制的实验……(这些国家)对生产进行集中控制,并通过国家计划的方式分配所有的资源。”这一“实验”
A.主要受到罗斯福新政实践成功的影响
B.其本质上依然是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C.有利于发达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
D.在中国体现为理性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022-03-25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西山学校2022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六)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0年,斯大林加快了消灭资本主义经济的步伐,提前结束新经济政策,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1936年,苏联宣布建成社会主义,但并不想进一步巩固和完善。1939 年,斯大林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这表明当时的苏联
A.五年计划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B.经济模式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C.改革缺乏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D.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冒进倾向
6 . 20世纪30年代,苏联加快推进北极地区开发计划,除继续进行科学研究之外,在能源开发与工业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获得了全新发展,北极地区工业“基地”初步形成。这一初步形成
A.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必要支持B.促进了新经济政策发展与完善
C.推动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D.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30年7月,苏联政府成立外宾商店,外宾商店最早是作为莫斯科贸易公司的办事处出现的,起初面向外国人,以换取外汇。1931年6月起,允许苏联公民进行交易,苏联利用贩取的贵金属和外汇,进口了大量的设备和原料。由此可知,外宾商店的成立
A.为国家赢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B.适应了这一时期苏联工业化建设需要
C.促进了苏联公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D.说明政府充分利用市场发展国家经济
8 . 据统计,苏联在1951—1960年新发明采用率的增长率为14.5%,1960—1970年降为3%,1971—1980降为1.8%总体而言,苏联在生产中运用一项新技术大约需要6—8年,而美国只需要两年。上述现象说明苏联
A.科技转化受制于体制因素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
C.科学技术发展的严重落后D.经济发展受到冷战影响
9 . 下图是苏联斯大林时期发行的招贴画。招贴画以鲜明的主题,高尚的内涵,振奋人心而非含蓄、模棱两可的物象来表达宣传意图,在一个宣传手段不那么多样化的社会里,通过画面和文字将政治信息无声地传达给每一个观众。苏联发行此招贴画意在
A.鼓舞人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B.积累战胜帝国主义的物质力量
C.树立劳动人民主人翁意识D.推动新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2021-12-02更新 | 529次组卷 | 8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苏联执行“一五”计划时,正赶上席卷欧美的经济大危机,欧美过剩产能无法释放,大批产业工人失业,苏联借机引进西方的设备、资金和人才。据统计,苏联从西方获得了17亿美元贷款,世界工业设备出口一半到了苏联,还有不少欧美工人移民苏联。据此可知,苏联在“一五”计划期间
A.实行了全面开放的政策B.工业完全依赖欧美资本输出
C.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D.延续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