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列宁全集》

材料二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冲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分别指出这两种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并对此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2-10-06更新 | 242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图为1929-1932年苏联谷物出口情况统计(万吨)。据此判断,苏联
A.农产品市场因世界经济危机扩大
B.生产关系变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经济建设受到国际政治局势影响
D.农业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需要
2022-06-01更新 | 656次组卷 | 15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发展战略简表,这些战略(       
序号主要内容
充分利用西方经济危机这一时机发展本国经济
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和科技人才
保持经济独立;具体表现:实行外汇垄断,取缔所有外汇和有价证券交易,并严打走私。
扩大出口粮食、木材、石油、矿石等产品,扩大工业化急需的设备和技术出口
积极吸收外国专家担任企业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顾问,并派遣技术人员出国学习。
A.继承并发展了新经济政策B.加剧了苏联与西方矛盾
C.纠正了计划经济体制弊端D.灵活地运用了马列主义
4 . 1930年1月5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通过题为《关于集体化的速度和国家帮助集体建设办法》的命令,把伏尔加河中下游和北高加索地区的集体化期限缩短到1~2年,把乌克兰、西伯利亚、乌拉尔、中部黑土区和哈萨克斯坦的期限缩短到2~3年,其他非产粮区的期限缩短到3~4年,这一指令
A.反映了农业集体化时机的成熟B.体现了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性
C.契合了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彰显了苏联经济建设模式的先进性
2022-03-26更新 | 702次组卷 | 1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苏联在“一五”计划期间,在社会服务方面,为苏联公民提供免费医疗、疾病和残疾津贴、产假补助等,从而使人民预期寿命从32岁提高到67岁,婴儿死亡率从273‰下降到45‰。这一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A.医疗卫生制度完善的重要性B.苏联政府致力于缓和社会矛盾
C.苏联在经济危机当中被迫调整政策D.苏联以改善社会民生为中心点
6 . 斯大林执政时期,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该模式
A.促进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B.优先发展轻工业
C.推动了经济短期快速发展D.实行多种所有制
7 . 1929年起,苏联建立拖拉机站。拖拉机站拥有农业机械(如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拖拉机作业时间从1928年到1936年急剧上升了差不多100倍。苏联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加快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
C.改善农业生产落后面貌D.适应工业化建设需要
8 . 黄仁宇:……斯大林能实际建设的时间更短,所以新体制有它的作用,无法一笔勾销。”材料中的“新体制”的作用主要是
A.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B.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苏联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D.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作用
2021-12-1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科)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中国1977年全年的农业成就是不能满足本国需要的,其失误……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他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在驾驭政府与时代方面有无与伦比的胆略和才能,又由于他在内政方面的巨大建树和在与法西斯斗争中的不朽功绩,而被世人公认为同华盛顿、林肯相比肩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是他,把美国人民从苦难和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扩大了中央政府的权力,首创干预经济生活的先例。

——《从大历史角度探寻各国发展模式变迁》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和邓小平在农业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政策调整?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退却年代”是什么?如何理解“某种消极的东西”?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他”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对世界有何影响?
2021-12-1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科)试题
10 . 下表是苏联“一五”计划期间的部分统计数据。这说明苏联“一五”计划
项目1928年1932年
国民生产总值(单位:亿美元)315578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单位:美元)190341
职工社保总额(单位:亿卢布)13.741.2
高校在校生(单位:万人)16.752
国民收入(单位:亿卢布)70450
A.调整了国民经济平衡B.建立了完整的经济体系
C.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D.使苏联成为工业化国家
2021-12-01更新 | 198次组卷 | 6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