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苏联画家尤里·皮门诺夫在创作于1927年的作品中,描绘了工人们正在工地的前台辛勤地工作,苏联工人绝大部分是白色人种,但画家在画作中把一些工人的脸和身体的颜色画成了黑色。尤里画作的这一表现方式(     
A.凸显了工人阶级的英雄形象B.强调了一五计划中重工业的发展
C.反映了画家艰苦的生活环境D.体现了冷战背景下苏联绘画特点
2023-11-10更新 | 314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
匮乏。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这从根本上说明
A.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B.计划经济的弊端严重
C.轻、重工业没有协调发展D.忽略了市场经济规律
3 . 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苏联农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B.苏联模式的弊端
C.长期战争的破坏D.西方国家经济制裁
2022-05-04更新 | 394次组卷 | 22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4月他写的《论粮食税》到逝世前口授的《论合作制》等一系列文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列宁正是通过新经济政策探索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特殊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在1922年初写道;“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不久,就取得许多令人注目的成就,列宁满怀信心地认为,只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会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

——摘自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1980年,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说:“苏联搞社会主义,从1917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63年了,但是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1986年,邓小平会见波兰领导人时说:“看来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历史是邓小平上述判断的最好见证。

——摘编自陆南泉等《苏联兴亡史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俄国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方法和形式上作出的“根本改变”。新经济政策既是探索更是寻路,用一句话指出该政策对俄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价值。
(2)“历史是邓小平上述判断的最好见证”。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苏联搞社会主义”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启示。从经济角度分析“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主要表现。
2021-06-15更新 | 4370次组卷 | 35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9年斯大林说:“当我们使苏联人坐上汽车,使农民坐上拖拉机的时候,我们还要看看,到那时哪些国家可以被评定为落后的国家,哪些国家可以被评定为先进的国家。”由此,斯大林这么说的依据是
A.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显著B.苏联农业集体化激发了积极性
C.新经济政策使苏联的国力强大D.苏联已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6 . 十月革命后,苏联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决定由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1927年,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这些政策都
A.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体现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生产
C.在一定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
D.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2019-11-01更新 | 577次组卷 | 18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青海生)试题
7 .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2019-01-30更新 | 2994次组卷 | 62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加试题】对几乎所有人来说,苏联的突然崩溃是一件“出人意料”的黑天鹅事件(比喻意外的,并具有极端影响的事件)——在崩溃发生之前,这个制度的崩溃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当它发生的时候,却不显得令人惊奇。若从现代化史观角度观察,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改革节奏混乱措施不力
B.斯大林模式违背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要求
C.十月革命使俄国的历史偏离正确的轨道
D.新经济政策的精神没有能长期坚持
2018-11-05更新 | 174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6-2017学年天津市宝坻一中、杨村一中、静海一中等六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9 .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之后,苏联只用8天时间就动员了53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军事工业的东移。这主要表明:
A.苏联对德国的入侵早有准备
B.高度集中的体制有很高的动员能力
C.苏联人民万众一心抗击侵略者
D.斯大林模式只适用于战争状态
2018-05-0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35年6月,访问苏联的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在日记中写道:“我从这次旅行中得出的主要印象和感觉”是“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他们正在为全人类更美的、最好的、灿烂的未来而工作”。这一“浪潮”带来的成果是
A.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
B.推动农业蓬勃发展
C.丰富了人民物质生活
D.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