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是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的反应则完全不同,对他们来说,苏联是一个在30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 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摘自肖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得与失。
(2)依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经济发展中美国政府的作用发生的主要变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共在经济体制上摆脱“路径障碍”的两次重大举措。
2020-09-2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

材料二   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

材料三   众所周知,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走过了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基本“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到1957年至“文化大革命”的“超苏联模式”,打倒“四人帮”后,才最终在新时期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和突破,也首先是对过去传统的“苏联模式”来说的。

——摘编自陆南泉、马龙闪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1)据材料一,指出斯大林加速实现工业化的原因及主要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举措的主要弊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府角色发生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对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学习“苏联模式”的表现及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苏联在“一五”期间,大量聘用外国专家和技工,1932年,在苏联的外国专家已达到20000人,仅重工业部门就有6800人,其中美国工程师达1700名,其他则是来自悠、奥、英等国。从中央某些部门到工厂、车间甚至班组,都有他们的身影,连苏联国家设计局都是在外外国专家帮助下组建的,同时,苏联的工业部门与许多世界著名公司如美国福特、通用电器等进行了比较成功的技术合作,外国专家和技工为苏联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献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大量聘请外国专家和顾问。据统计,1949-1960年,来华工作的专家总计超过20000人,其中苏联专家就占89%。苏联的技术专家主染集中于基础工业部门,如重工业部、燃料工业部等系统。此外,还有大量的设计专家,负责全国性的规划、配置和设计工作。在军事领域,海军、空军、地兵等技术兵种,苏联军事专家和顾问总数也在万人以上。同时,外国的顾问还遍及中共中央和政府所有部门,向新中国传投其管理经验1957年后,来华的外国专家逐渐减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引进专家人才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在引进专家方面与苏联的不同之处,并对中国这一举措予以简要评价。

2018-09-15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人人都有梦想,但梦想因人因时而不同。实现工业化就曾是许多人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张之洞在1893年9月建成汉阳铁厂。铁厂东西约2000米,南北约500米,占地约一平方公里,16个烟囱直插云天。一位外国人对当时汉阳铁厂的描述是:“烟囱凸起,矗立云霄”“化铁炉之雄杰,辗轨机之森严,汽声隆隆,锤声丁丁,触于眼帘、轰于耳鼓者,是为二十世纪中国之雄厂耶!”

—据《百度百科》改编

材料三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材料四   英国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复兴之路》

(1)据材料一指出西方工业化的产生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美能够率先完成工业化的原因。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性事件和方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的背景。一根小小的烟囱折射的是人们对工业化的态度。请以张之洞同时代人和我们当代人的视角各用一句话评价材料中的直插云天的“烟囱”。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53—1957年间以及1978年,中国为发展经济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2018-07-0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8~1980年苏联居民的阶级(阶层)构成(%)
        年份
阶层
1928年 1939年 1959年 1970年 1975年 1979年 1980年
工人和职员 17.6 50.2 68.3 79.5 82.9 85.1 87.9
工人 12.4 32.5 48.256.8 60.9 60.0 61.7
职员 12.4 17.7 20.1 22.7 22.0 25.1 26.2
集体农民 2.9 47.2 31.4 20.5 17.1 14.9 12.1
全体手工业 74.9 2.6 0.3 0.0 0.0 0.0 0.0

(注:l928年,苏联尚有4.6%的地主。资料来源:贾春增(当代苏联社会等)、辽宁社科院社会学所《阶级、阶层及社会流动》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苏联居民的阶级(阶层)构成及其变化进行探讨(要求:至少形成一个观点,并史论结合进行概括分析,史料与史实要相互印证)
6 . 根据下列材料和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
材料二: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这种高度集中地计划体制后来因没有进行有效地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材料三:从美国爆发的危机,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演变为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这场危机持续时间也相当长。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危机的破坏性特别巨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资本主义世界笼罩在空前绝望的情绪中,甚至有人哀叹:“世界末日已经来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三概括这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有什么特点?首先发生在哪一个国家?罗斯福总统采用怎样的模式来应对经济危机?
(2)根据材料一、二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有何特点?你认为斯大林模式有什么弊端?
(3)二战结束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对此,苏联有那三位领导人先后进行了改革?
2016-11-18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江西靖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