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生产技术水平迅速提升,但人才缺乏。1935年,斯大林在一次讲话中强调:有了掌握技术的人才,技术就能够而且一定会创造出奇迹来。青年采煤工人斯达汉诺夫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斯大林的号召,认真钻研新技术,在个小时内采掘102吨煤,超过定额的13倍,创造了新纪录。在斯达汉诺夫的带动下全国各行各业都展开了赶超斯达汉诺夫的群众性生产劳动竞赛活动,涌现出众多模范人物。卫国战争期间,苏联人民更加广泛地开展这一运动,为前线战士提供了大量物资战后初期,斯达汉诺夫运动更是推动苏联在废墟中迅速重建。

——摘编自姜天明《苏联斯达汉诺夫运动及其经验与教训》

材料二   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的吴满有运动和赵占魁运动标志着斯达汉诺夫运动在中国的落地。新中国成立后,“劳动光荣”“人人平等”的新观念,使劳动人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尊重和尊严。1950年9月,“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464位代表参加了大会。他们是革命功臣、护厂英雄、生能手,很多人在根据地时期就是先进典型,如吴运铎、李顺达、马六孩等,他们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1956年4月,新中国第二届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4703位先进个人获奖。此次褒奖的对象是国民经济恢复和过渡时期的先进典型,有来自企业产一线的优秀工人孟泰、赵梦桃,来自文化教育界的优秀知识分子钱学森、张光等。

——摘编自姚力《从劳模表彰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斯达汉诺夫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建立之初召开劳模表彰大会的原因。
(3)综上,指出中苏两国劳模运动的共同价值。
2023-02-02更新 | 30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历史试题
2 . 关于苏联的工业化,斯大林曾经说过:“苏联有大约2/3的大型企业是由美国帮助或技术援助而建成的,其余1/3是由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帮助或技术援助建成的。”这客观上说明了
A.经济大萧条的影响巨大B.市场经济理念深入人心
C.美苏争霸形势有所缓和.D.西方国家遭受法西斯侵略
2022-02-05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统计,1932年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和德国帮助建造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设备全部来自美国。这表明苏联
A.借助有利时机推进工业化B.基本实现了工业现代化
C.逐步接受了资本主义理论D.打破了美国的经济封锁
4 . 苏(俄)联在七十余年的历史进程中,进行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有关粮食问题的政策调整,下图。这反映了苏(俄)联(   
A.农业问题的复杂性B.农业集体化成就显著
C.放弃工业化的方针D.贯穿计划经济的理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特别是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政府弥补了私人部门弱小的不足。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私人部门逐渐壮大,而基础设施也基本完善,同时,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用品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这时,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生产领域中逐步退出,而将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提供公共用品,...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弱化地方政府干预和法制化、民主化进程来保证民众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陆铭等著《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


围绕材料,运用中外现代史的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1-01-20更新 | 228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西玉林市陆川县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6 . 1933年1月,联共中央宣布:“把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轨道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这一任务完成的主要意义在于
A.有效遏制了经济危机的蔓延B.快速恢复了一战以来的粮食产量
C.为工业化的推进创造了条件D.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苏联自1928年起大规模进口机器设备,1932年苏联购买了世界出口机器总额的一半。但到1937年,苏联的机器进口量大幅减少,仅占机器需要量的0.9%。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B.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C.西方开始对苏联实施技术封锁D.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工业
8 . “每双皮鞋或每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计划就是法令”。与材料描述最相关的是
A.斯大林模式B.多种所有制并存C.混合型经济D.市场经济体制
9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没能促进经济发展
B.实行余粮征集制度
C.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民生改善
D.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10 . 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是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C.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D.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
2019-07-12更新 | 397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