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下)》中记载:这一蓝图提出了一个与市场资本主义不同的大胆选择。斯大林不断强调这一非常行为的紧迫性,他告诫他的人民:“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到100年,如果我们这样继续下去,我们将会失败。”下列项中符合“这一非常行为”的是(     
①实施“农业集体化”        ②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产品生产和分配
③实行指令性计划体制       ④优先发展重工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3-05-28更新 | 358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四校联考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历史试题
2 . 斯达汉诺夫运动是苏联在1935年发起的一场社会主义竞赛的群众运动。档案记载,在部 分煤矿部门中,工人如果产出达到标准产出定额的110%就可以得到双倍的基础工资,如果 超出产出定额的110%则会被支付三倍的基础工资。这表明苏联
A.新经济政策已阻碍了经济的发展B.采用经济手段来提高生产的效率
C.尝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调节市场D.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021-05-10更新 | 569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6世纪50年代中欧海路开通至19世纪,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葡萄牙学者戈迪尼奥的研究表明,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占美洲产量一半的世界白银流入了中国,数量十分庞大,因此他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形象地说明了明清中国吸纳了当时全球巨量的白银。据史料记载,16~18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工业有137种,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生丝、丝织品出口最多,其次是瓷器和茶叶等。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在与欧洲、美洲各地商品的较量中势如破竹。

——摘编自陈昆、汪祖杰《国际竞争力、海上贸易与套汇:明朝中后期白银流入的考察》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思想界兴起了一股关注和讨论苏联的热潮。当时很多人认为苏联是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国度,苏联实现了一种最大多数人的民主。同时,美苏复交、苏法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苏联加入国联等都受到中国知识界的密切关注和高度评价。当时中国知识界认为苏联妇女地位有较大提高,并认为苏联“绝大多数的家庭,都充满了美满的、愉快的家庭生活”,苏联教育是“计划着去迎合苏联人民的需要的”。当时中国知识界介绍评论最多的是苏联取得成功的法宝一计划经济。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国内兴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计划经济思潮,这体现了当时知识界希望中国迅速强大抵御侵略的愿望。

——摘编自郑大华、张英《论苏联“一五计划”对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中国成为世界白银“吸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介绍和评论苏联的角度,并分析当时中国计划经济思潮出现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据史料记载,1917年至1940年间,苏俄(联)有段时间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粮食不断减产,牲畜不断减少,经济结构畸形化趋势明显。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外敌人的疯狂进攻,经济濒临崩溃
B.俄共调整政策,重视发挥商品市场功能
C.德军全面入侵苏联,卫国战争正式爆发
D.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国家资源分配不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资料记载:1932-1933年苏联出现的大饥荒,远远超过了1921-1922年的严重程度。1933-1934年有650万人因饥饿而死,这表明当时苏联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难以恢复国民经济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存在重大失误
C.经济建设受到了资本主义大危机严重破坏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超越了生产力现状
6 . 据《苏联真相》记载,1928年7月,斯大林指出:“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国家)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这是一种类似‘贡税’的东西,是一种类似超额税的东西。”苏联的这一做法
A.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延续B.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C.有利于新的经济体制的形成D.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