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下)》中记载:这一蓝图提出了一个与市场资本主义不同的大胆选择。斯大林不断强调这一非常行为的紧迫性,他告诫他的人民:“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到100年,如果我们这样继续下去,我们将会失败。”下列项中符合“这一非常行为”的是(     
①实施“农业集体化”        ②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产品生产和分配
③实行指令性计划体制       ④优先发展重工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3-05-28更新 | 314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四校联考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历史试题
2 . 《二十世纪欧洲史》记载,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业虽然取得了高速发展,但1937年时工人的实际工资却只相当于1928年时的28%,农民则“过着比沙皇政权末期还要糟糕的日子”。这表明当时苏联
A.经济危机影响民众收入B.农业机械化水平比较低
C.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弊端D.平均主义阻碍生产发展
3 . 斯达汉诺夫运动是苏联在1935年发起的一场社会主义竞赛的群众运动。档案记载,在部 分煤矿部门中,工人如果产出达到标准产出定额的110%就可以得到双倍的基础工资,如果 超出产出定额的110%则会被支付三倍的基础工资。这表明苏联
A.新经济政策已阻碍了经济的发展B.采用经济手段来提高生产的效率
C.尝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调节市场D.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021-05-10更新 | 567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社会变革记录人类社会发展的足迹。

主题一   中国古代思想

《孟子·梁惠王上》记载: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1)依据材料和所学,比较黄宗羲对孟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结合所学分析产生黄宗羲思想发展的原因。

主题二   美国的民主制度

费城制宪会议实际要解决的是美国建国初期宪政体制转换的问题,即如何使美国从邦联式政治实体转化为一个民族国家式的联邦。这个转化需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1)联邦国家的权力基础;(2)建立对联邦政府权力的制衡机制;(3)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划分。


(2)1787年宪法是如何解决这三个关键问题的?它体现了哪些政治原则?

主题三   苏联的工业化

俄国历史学家认为,苏联的工业化极大地改变了苏联社会的面貌。在头几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就从进口机器设备的国家变成了生产机器设备的国家。苏联成为能够独立生产任何产品的国家之一。但工业税使大量的集体农庄亏损,农业的增长速度普遍下降。1929—1935年实行城市居民按票供应,实际供应的粮食远远低于政府规定的标准……脱销、走后门、特权、“黑市”、长时间排队等社会病症在这个时代得到了发展。     


(3)依据材料,指出苏联工业化的结果,谈谈你对苏联工业化的认识。

主题四   下图是清末民初的历史场景



(4)上述现象反映了近代社会变迁的哪些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变迁的原因。
2020-04-2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3届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二)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6世纪50年代中欧海路开通至19世纪,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葡萄牙学者戈迪尼奥的研究表明,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占美洲产量一半的世界白银流入了中国,数量十分庞大,因此他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形象地说明了明清中国吸纳了当时全球巨量的白银。据史料记载,16~18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工业有137种,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生丝、丝织品出口最多,其次是瓷器和茶叶等。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在与欧洲、美洲各地商品的较量中势如破竹。

——摘编自陈昆、汪祖杰《国际竞争力、海上贸易与套汇:明朝中后期白银流入的考察》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思想界兴起了一股关注和讨论苏联的热潮。当时很多人认为苏联是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国度,苏联实现了一种最大多数人的民主。同时,美苏复交、苏法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苏联加入国联等都受到中国知识界的密切关注和高度评价。当时中国知识界认为苏联妇女地位有较大提高,并认为苏联“绝大多数的家庭,都充满了美满的、愉快的家庭生活”,苏联教育是“计划着去迎合苏联人民的需要的”。当时中国知识界介绍评论最多的是苏联取得成功的法宝一计划经济。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国内兴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计划经济思潮,这体现了当时知识界希望中国迅速强大抵御侵略的愿望。

——摘编自郑大华、张英《论苏联“一五计划”对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中国成为世界白银“吸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介绍和评论苏联的角度,并分析当时中国计划经济思潮出现的原因。
6 . 国家安全是为各国关注的重大问题,古往今来留下了很多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曾多次否决修葺长城的奏议,据《清圣祖实录》记载,1691年他说:“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口、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



(1)依据材料一,指出康熙认为的最重要的守国之道是什么?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思想?举例说明康熙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做出的贡献。

材料二   “为了使联合王国4000万居民避免内战,我们这些殖民主义政治家应当占领新的领土,来安置过剩的人口,为工厂和矿山出产的商品找到新的销售地区。我常常说,……要是你不希望发生内战,你就应当成为帝国主义者。”

——(英)罗得斯1895年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罗得斯所发言论的背景?这种观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你们愿意让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被人打垮而丧失独立吗?如果你们不愿意.那么你们就应当在最短期间消灭它的落后状况,并且在它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展开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速度。”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1931年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强调高速度的原因?前苏联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速度”?其结果如何?
(4)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维护国家安全的看法。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据史料记载,1917年至1940年间,苏俄(联)有段时间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粮食不断减产,牲畜不断减少,经济结构畸形化趋势明显。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外敌人的疯狂进攻,经济濒临崩溃
B.俄共调整政策,重视发挥商品市场功能
C.德军全面入侵苏联,卫国战争正式爆发
D.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国家资源分配不均
8 . 据《苏联真相》记载,1928年7月,斯大林指出:“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国家)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这是一种类似“贡税”的东西,是一种类似超额税的东西。”苏联的这一做法(   
A.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B.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延续
C.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D.有利于新的经济体制的形成
9 . 据《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1938年出版,斯大林亲自撰写、修订)记载:“(1935年)建筑新粮仓和仓库已成为集体农庄农户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因为原有的储藏室的设计只考虑到每年分到少量产品,对于现在集体农庄庄员的新的需要是十分之一也不能满足的”。由此可知
A.苏联的农业政策符合国情B.苏共极力为农业集体化政策辩护
C.苏联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D.苏联农业生产缺乏宏观计划指导
10 . 有资料记载:1932-1933年苏联出现的大饥荒,远远超过了1921-1922年的严重程度。1933-1934年有650万人因饥饿而死,这表明当时苏联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难以恢复国民经济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存在重大失误
C.经济建设受到了资本主义大危机严重破坏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超越了生产力现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