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28年后,苏联逐步淡化意识形态的门户之见,主动与西方改善关系。据统计,1931年,美国出口机器设备中的50%出售给苏联,英国机器出口中的70%出售给苏联。1931年全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30%销往苏联,次年则高达50%。这表明当时
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工业化发展B.经济危机缓和了美苏之间的矛盾
C.苏联推行实用主义的外交政策D.苏联已经基本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2 .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粮食大量出口,甚至在大饥荒的1933年,粮食出口量不降反升,而政府却大幅提高日常消费品的价格。报告显示,当时的1美元可以在波兰购买1.3千克~1.8千克黄油,可以在法国购买600克~750克黄油,而在苏联只能购买250克~400克黄油。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斯大林模式”已经确立B.遭受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
C.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D.政府设法解决工业化资金
3 . 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之昂贵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苏联模式下
A.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体制不利于生产发展
B.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D.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2021-10-25更新 | 380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4届安徽合肥市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4 . 下表是二战前美国、苏联、英国、德国四国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和四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统计表。其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国家是
A.苏联、英国、美国、德国B.美国、苏联、英国、德国
C.美国、英国、德国、苏联D.苏联、美国、英国、德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所示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收售农副产品价格的统计情况。这一情况
A.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C.适应了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D.提高了全体居民的生活水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收售农副产品价格的统计表。下述现象
产品付给农庄的收购价格零售给居民的价格
小麦(每公担)10卢比10戈比216卢布
牛肉(每公斤)21—55戈比7卢布60戈比
牛奶(每公斤)9—14戈比1—1.5卢布
(注:卢布=100戈比)
A.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C.适应了国家工业建设的需求D.提高了全体居民的生活水平
2021-05-26更新 | 334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过程性评价历史试题
7 . 王昕伟在《苏联改革的若干思考》中指出: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一定成效的前提下,知难而退,缺乏坚定的改革决心与毅力,转而仓促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造成全民政治热情高涨,而反对派则群起攻击,最后致使社会混乱,改革逐渐失去控制。这说明该改革
A.成为苏联解体的助推器B.实现了对苏联模式的突破
C.演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调动了人民的革命积极性
8 . 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指出: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只要发展了重工业就是实现了工业化。至于轻工业、农业都是次要的、从属的、为发展重工业效力的部门,各经济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可以不予顾及。这一认识
A.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探索
C.造成苏联农业轻工业的长期落后D.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2021-05-03更新 | 179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为俄国/苏联某一年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据此判断,该年份最可能是
项目工业总产值机器制造业电力拖拉机石油
世界       2       2 3     2 2 3
欧洲       2       1 3     1 1 2

A.1913年B.1928年C.1932年D.1937年
2021-04-19更新 | 125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表《苏联经济建设情况》表明,当时的苏联
A.五年计划促进了经济全面发展B.经济结构不合理状况已经凸显
C.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受到压制D.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