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2023·安徽蚌埠·二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发展的全过程,首先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深度和广度所造就的竞赛的蓬勃发展给予群众创造性的增长以前所未见的推动。在 1937—1940年间,苏联军工产品的增长速度是工业产品平均增长速度的3倍。正是工业化进程使苏联遏制住了法西斯的侵略,对苏联的命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据列利丘克(苏)《苏联的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等

材料二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国际比较表

轻纺工业发展阶段(工业化初期)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工业化中期)技术密集工业发展阶段(工业化后期)
美国71年(1790—1860)66年(1860—1925)31年(1925—1955)
日本40年(1880—1919)36年(1920—1955)24年(1956—1979)
中国18年(1978—1995)16年(1995—2010)11年(2010—2020)

——摘编自徐建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未来展望》

材料三二战后出现了若干引入注目的新趋势:一是西方工业资本主义国家保持了近三十年的经济持续增长;二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第三世界的崛起,一系列国家变成或正在变成“新兴工业化国家”,西方工业国的发展模式被打破;三是新科技革命引起新的世界性工业革命;四是两个对立的社会体系的形成和竞赛,使国家的发展格局变得异常复杂化。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苏工业化发展的相同之处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世界工业化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式工业化的意义。
2023-02-14更新 | 317次组卷 | 4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11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2023·陕西商洛·一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在指导思想上过分强调发展重工业,在实践中就造成了轻工业与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斯大林以及苏联党和政府对此有所察觉,并在第二个五年计划规定:19331937年,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同一时期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将由40.1%降低为14.5%。由于种种原因,重工业完成了计划的121.3%,轻工业完成了计划的85.4%,而农业只完成了76.9%。

——摘编自[苏]列利丘克《苏联的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

材料二   在斯大林的主持下,苏联实施工业化的指导方针是;高速度、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方针在联共(布)党内曾一度引发激烈争论,以布哈林为首的反对派主张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特别是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合理平衡。布哈林等人主张,国民经济的协调、平衡发展可以避免对农业的过度伤害,在政治上也有利于工农联盟的巩固。但这需要在一段时间内适当放慢工业发展的速度。以斯大林为首的一派,抓住了反对派在工业发展速度上的缺陷,赢得了更多的支持,从而为在政治上战胜反对派提供了有利条件。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农业和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
(2)材料二中斯大林一派和布哈林等人对工业化建设有不同的观点,请你从国家发展的角度,选择一个你认同的观点并予以论证。
2023-01-20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热搜题 高中二轮(全国高考)专题十二 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社会主义的建立与资本主义的调整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一五”计划,以苏联帮助中国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围绕能源、原材料、机器制造等工业部门开展建设。在东北建成鞍钢等重工业企业,在上海重点发展机器制造业和轻工业,西北和西南地区成为国防工业建设要地。通过公私合营,用和平的方式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改造。在这一时期,中国许多尖端科技项目,如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喷气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等开始起步。“一五”计划完成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在五年内提高了1/319558月,工资制代替供给制。1956年,职工工资有了大幅度提高。劳动保险、公费医疗等费用大幅度提高。国家掌握了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工业经济,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了物质基础。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

材料二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的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比战前的1913年几乎增长5倍,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42%上升到77%。从1932年到1940年,工人的数量增加了数百万,但是用于住房的总投资却在1929年之后有所下降。在1928年到1940年之间,工人的实际收入也下降了43%,甚至还出现了严格的法律,限制工人的迁徙自由。随着快速工业化的进程,农业集体化也以同样的速度开展起来。集体化就是一个要消灭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的体系。斯大林的计划遭到了农民的强烈反对,他们采取囤积粮食和杀掉牲口等方式加以抵制。1933-1940年间粮食平均年产量还赶不上1913年的水平。

——摘编自(美)杰克逊·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在“一五”计划中实施工业化战略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出现的问题。
2022-08-11更新 | 155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1中西工业化模式的异同-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俄在经济上仍然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发展落后。列宁意识到,发展整个经济,首先是发展农业,只有这样才能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资金积累。但作为列宁后继者的斯大林则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必须从重工业开始,斯大林式工业化道路最终成为苏联实施工业化战略的指导思想。

——摘编自詹晓良《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的陈痛一前苏联工业化道路的探析》

材料二  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如信息、电子和通信)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摘编自【俄】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材料三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中苏双方在莫斯科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政府向新政府提供3亿美元贷款。从此开始了两国长达近十年的政治蜜月期。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0%,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随着“一五”计划的完成,1957年,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6.7%。1978年以后,针对企业活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方针,并积极进行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新时期,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到1998年,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比重为49.3%,重工业比重为50.7%。

——摘编自高晓春《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联)为实现工业化而采取的措施。据材料二,概括普京认为“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的理由。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工业化在起步阶段的特点。新时期工业化进程又产生了哪些变化?
2022-08-11更新 | 17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4两种文明模式的竞争与并进-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更好地利用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优越性和抵抗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压力,1949年,苏联与东欧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的贸易活动基本上是以苏联为中心呈放射状向东欧地区扩散,苏联是这一地区的主要商品供应者和消费者。经互会国家依靠苏联的供应满足自己对能源和原料的需要。经互会成立之初,苏联随意规定贸易条件,人为地规定价格。由于长期贸易协定的存在,经互会内部常常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带来的供货质量问题而相互指责。受1952年斯大林提出的“两个平行市场”理论的影响,经互会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联系不很密切,它长期对西欧经济共同体采取不承认、不接触、不谈判的三不政策。

——摘编自卢志渊《市场缺失——论经互会》

材料二   1957年,中国各外贸公司联合在广州举办了春秋两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广交会展馆陈列着我国工农业产品1.09万种,其中包括我国自行研制的解放牌载重汽车、普通车床等,也有各种日用轻工业品,农副土特产品以及传统工艺品。广交会广泛邀请世界各地商人前来“当面洽谈,看样成交”。应邀到会的客商来自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19个国家和地区。广交会商品荟萃,展谈结合,采购商们各自选购自己喜爱的商品。1957年的两届交易会出口成交总额为8687万美元,约占全国当年创收现汇20%。从此,广交会定期在广州举办,成为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一条重要渠道。

——摘编自陈韩晖等《广交会——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生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互会建立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中国成功举办广交会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比较经互会和广交会在贸易合作方面的不同点。
2022-03-25更新 | 305次组卷 | 6卷引用:第17题-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
2022·浙江·模拟预测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整体而言,新经济政策确实是由军事共产主义向后退却,用当时的说法,由直接进攻改为迂回。就同农民的关系而言,也确实是一种让步、妥协。但是,这样理解是不够的。有退却,就有进攻。因此,新经济政策实行不久,特别是农民造反的威胁略为减轻之后,停止退却、发动进攻的呼声就不断高涨,逼得列宁一年之后,不得不在党的十一大上宣布停止退却,开始进攻。

——郑异凡《苏联春秋:革命与改良》

材料二   斯大林说:“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算做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他认为,优先发展轻工业“就是自杀”,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他号召创造“布尔什维克的速度”,认为苏联“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

——摘编自闻海《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及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新经济政策对农民“退却”的主要表现,说明“退却”在理论探索方面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斯大林关于工业化的看法,并结合所学,分析斯大林提出上述看法的原因。
2022-03-10更新 | 420次组卷 | 4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11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经历了3个关键性步骤:一是192712月,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的指示》;二是19294月,全苏第十六次党代会对五年计划草案进行讨论,大会通过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三是19295月,全苏第五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批准第一个五年计划,使之具有法律效力。1929年,苏联利用西方资本家迫切向外输出商品的需求,大量引进外国设备与技术,引进西方专家指导建设。1932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在这期间人民群众以极高的劳动热情从事基础工业建设,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建成为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徐浩然《苏联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材料二   "一五"计划草案是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李富春等主持制定的。这个计划草案从1951年开始着手,一面建设,一面编制,经过近4年的补充和修改,最后经19557月第一届金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通过。在苏联政府帮助下,尤其是在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的共同努力下,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多大幅度地超额完成了。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商业及文化教育等事业得到相应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一五"期间,我国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100多年的发展。

——摘编自新华网《新中国档案;我国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苏制定“一五”计划的相似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制定“一五”计划的不同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苏“一五”计划的相似意义。
2022-01-05更新 | 19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世界史专题提升训练(十一)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实践,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遭受挫折的教训。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列宁和斯大林领导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有哪些历史经验和教训?从中能获得哪些启示?
2021-10-28更新 | 17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史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集聚战争资源上取得的成功以及这一战时体制中体现的某些“共产主义”的做法使得列宁一度认为,“应当用军事办法来解决经济任务”“这条道路是正确的,一定能使我们获得巨大成就,保证我们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按照这一指导思想,19209月,俄共(布)中央给各省省委的信中强调:“下达给乡的征集额,就是余粮额,居民要用连环保的方式予以完成”;同时,俄共(布)中央还决定,严惩劳动中的逃跑现象,直至关进集中营

——摘编自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史料二   在新经济政策中,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正是从这一点产生了合作社的巨大意义。从实质上讲,在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条件下,使俄国居民充分广泛而深入地合作化,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在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取得了阶级胜利的条件下,文明的合作社工作者的制度就是社会主义的制度。

——摘编自列宁《论合作社》

史料三   与资本主义国家通常从发展轻工业开始搞工业化不同,苏联必须首先发展重工业。只有这条工业化道路才能保障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的国家在经济上独立。从哪里得到大规模基本建设的资金呢?当时只能靠国内资金搞工业化。外债是很需要的,但西方帝国主义者只在有损于苏联国家主权的条件下才肯同意提供贷款。由于有社会主义所有制,苏联能够为了工业化事业而利用那些革命前作为经营收入、银行借贷利息等使国内外资本家发财的资金。同工业发展有切身利益的农民阶级也以自己的资金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提供了极重要的帮助。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宏伟任务,优先发展重工业—建造厂房、购买机器设备——要求国家利用国民经济其他所有部门的收入、居民储蓄(通过储蓄银行、公债等)。实行极严格的节约制度也具有重要意义,苏联人民宁愿节衣缩食,去进行最艰苦的劳动。

——摘编自【苏】B.T.琼图洛夫等编《苏联经济史》


(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2)根据史料三,指出苏联工业化模式的独特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苏联工业化模式。
2021-08-10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9讲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2021·浙江·高考真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4月他写的《论粮食税》到逝世前口授的《论合作制》等一系列文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列宁正是通过新经济政策探索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特殊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在1922年初写道;“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不久,就取得许多令人注目的成就,列宁满怀信心地认为,只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会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

——摘自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1980年,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说:“苏联搞社会主义,从1917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63年了,但是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1986年,邓小平会见波兰领导人时说:“看来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历史是邓小平上述判断的最好见证。

——摘编自陆南泉等《苏联兴亡史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俄国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方法和形式上作出的“根本改变”。新经济政策既是探索更是寻路,用一句话指出该政策对俄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价值。
(2)“历史是邓小平上述判断的最好见证”。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苏联搞社会主义”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启示。从经济角度分析“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主要表现。
2021-06-15更新 | 4249次组卷 | 35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考点16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