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A.B.C.D.
2019-01-30更新 | 2160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6届河北鸡泽县一中高三上期第四次周测历史卷
2 . 如图为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年)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比较。据此可知苏联
A.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试图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D.农业和轻工业呈现衰退趋势
2020-10-29更新 | 280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年) 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比较图
A.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B.农业和轻工业呈现出负增长趋势
C.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D.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2020-07-28更新 | 196次组卷 | 2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热身考试文科-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苏联外贸统计年鉴》部分商品在苏联(俄)进口中所占的百分比(单位:%),表中数据呈现的变化反映了苏联
191819201925192919301933
机器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5.015.120.630.138.343.0
工业消费品58.958.39.22.71.41.7

A.工业生产水平已居世界前列
B.农业政策制约了工业发展
C.民众的消费能力呈下降趋势
D.形成了独特的工业化模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虽然英国和美国的工业化进程在时间上并不一致(英国是19世纪上半期掀起工业化浪潮,美国则在19世纪末开始工业化),但是,两者的工业化的动力机制具有类似性,都是依靠市场方式自发推进工业发展,是在经济系统内生地实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转变的。戈尔巴乔夫仍然认为,斯大林时期实行的不依赖外国贷款和不等待靠发展轻工业为依托的重工业发展战略,是当时条件下的唯一可能的道路,“这是一个创举,它把群众的革命热情当作经济发展的合力”,“工业化一下子把国家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这是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功勋”。

——人民网《全球工业化模式》

材料二   工业化时期,苏联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是一个威胁与机遇并存的时代。1929年,正当苏联轰轰烈烈地进行工业化的时候,经济危机的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

——《世界历史》解说词

材料三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化动力和工业化道路两方面总结英美工业化模式与苏联工业化模式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分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苏联客观上带来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时间段中苏两国经济分别出现什么问题,并分析中苏问题的共同原因。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B时间段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出现不同趋势的原因。

2018-10-2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10月24日 《每日一题》一轮复习-中、苏、美三大经济政策的比较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的盛衰……绝非外在的“干扰因素”所致,而是工商界自身的规律。……理论意义上的萧条,指的是产量、实际收入和就业水平长期显著下降,这种情况只能用经济体系自身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来解释……历史经验似乎表明,即使在没有明显的外来影响可能导致商业周期趋势的地方,经济也表现出明显的周期趋势。这表明我们的经济体制具有一种内在的不稳定性,表现出这种或那种趋势。

——摘编自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结合材料和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经济体制与经济危机”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科学,阐述需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8 . 下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是指美、苏、德、英四国在1913~1939年的经济发展数据曲线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图中苏联经济与其他三国相比所呈现的发展趋势的原因
A.美英德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B.美英德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C.苏联推行“斯大林模式”
D.苏联采取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2018-04-11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届高三仿真(二)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表为部分商品在苏联(俄)进口中所占的百分比(单位:%)。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苏联

年份
项目
191819201925192919301933
机器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5.015.120.630.1843.0
燃料和电力0.31.30.70.70.10.1
食品和食品原料14.84.09.99.811.18.2
工业消费品58.958.39.22.71.41.7

A.工业生产水平已居世界前列
B.农业政策制约了工业发展
C.民众的消费能力呈下降趋势
D.形成了独特的工业化模式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0 . 据史料记载,1917年至1940年间,苏俄(联)有段时间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粮食不断减产,牲畜不断减少,经济结构畸形化趋势明显。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外敌人的疯狂进攻,经济濒临崩溃
B.俄共调整政策,重视发挥商品市场功能
C.德军全面入侵苏联,卫国战争正式爆发
D.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国家资源分配不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