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这是前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C.农业集体化运动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特别是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政府弥补了私人部门弱小的不足。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私人部门逐渐壮大,而基础设施也基本完善,同时,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用品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这时,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生产领域中逐步退出,而将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提供公共用品,...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弱化地方政府干预和法制化、民主化进程来保证民众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陆铭等著《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


围绕材料,运用中外现代史的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1-01-20更新 | 226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7届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三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3 . 1936年,苏联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宣布社会主义已经基本建成,标志着苏联模式的确立。以下哪一项不能用来说明苏联模式的特点
A.制定了发展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思想文化体制
C.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和斯大林
D.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失调
2020-08-14更新 | 201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前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年,用四年零三个月提前完成)和我国的第 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其目标都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
A.粮食生产B.国防工业C.轻工业D.重工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2年,苏联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生产的农产品产值分别达到农业总产值的51. 1%和10.6%,两者所提供的农业商品占苏联农业商品总产值的84%。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农业集体化运动已大规模开展B.农业生产效率比较低下
C.集体农庄为工业化做出了贡献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33年与1928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4%,德国下降45%,法国下降25%,英国下降20%。而同时期的苏联从1929年的5%迅速跃升为18%。更令人惊奇的是,苏联境内毫无失业现象。导致苏联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促进苏联腾飞
B.新经济政策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
C.反法西斯战争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D.充分发挥了战时共产主义的优越性
2020-04-15更新 | 346次组卷 | 16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7 . 一五计划完成后,苏联基本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参与集体农庄的农户已占65%,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播种面积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83%,社会主义工业已占全国工业的99%,成了工业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领导力量。由此可知,一五计划期间苏联
A.工农业获得了均衡发展B.无产阶级政权得到巩固
C.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D.计划体制制约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23年,“划定了联盟工业企业和共和国工业企业,前者主要是重工业大型企业'直接由全苏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一些重要的轻工业和食品工业企业'由各加盟共和国最高经济委员会管理;其余的工业企业则由地方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由此说明新经济政策
A.探索农业与轻工业的协调发展B.注重区分工业企业的不同类型
C.为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做准备D.探索轻重工业企业的管理模式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比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形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二   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   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了‘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一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区收购小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面粉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苏联全国大约饿死1000万人。”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请回答:
(1)斯大林认为,苏联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采取这样的途径?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苏联采取的工业化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
(3)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
2019-12-2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格尔木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苏联“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  )
A.1937年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
B.1936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C.1932年苏联消灭了私有制,完成全盘集体化
D.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农业集体化方针
2019-12-23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格尔木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