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1 道试题
1 .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和他的战友们计划在这里创办一份大型报刊,站在无产者一翼来宣传革命主张,团结工人阶级。马克思这个计划是他还在巴黎时就已经酝酿了。为了标明报纸同当年著名的《莱茵报》的承继关系,把它定名为“新莱茵报”,又为了表示它同时也是代表当前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利益,加上了副标题:“民主派机关报”。

——摘编自张光明、罗传芳《马克思传》

材料二   列宁从瑞士返回彼得格勒后,起草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明确地提出了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这年7月,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制造了流血事件,下令通缉列宁。1020日,列宁秘密回到彼得格勒领导起义。第二天,他就制定了武装起义的计划。116日晚上,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了。列宁来到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革命军事委员会所在地——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117日,伟大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天,列宁在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宣布了由他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摘编自梦梵《中外名人成长故事》

材料三   1929年至1932年期间,苏联工业增长了一倍多,而美国工业下降了42%,英国下降了12%,德国下降了89%,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下降了88%。1931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3销往苏联,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近两千人,技术人员一万多人。苏联这一时期的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则近20%,在工业发展方面,的确像斯大林所要求的那样跑过了资本主义国家50年至100年的路程。

——摘编自王守海、王金存、林水源《世界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莱茵报”创办的政治与思想背景,并写出马克思与恩格斯在此前理论合作的三部作品。
(2)根据材料二,归纳列宁为十月革命所作的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对俄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9-1933年西方与苏联经济发展境况产生显著差异的直接原因,并分析上述差异对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2021·全国·一模
名校
2 . 1939年,斯大林在苏共(布)“十八大”总结报告中指出:“我国已不再有,或几乎不再有使用落后技术装备的旧工厂和使用古老农具的旧农户了,可以毫不夸大地说,从工农业的新技术装备程度来看,我国是比任何国家都先进的国家。”这说明当时苏联
A.实现了建立工业化国家目标B.农业集体化服务于工业建设
C.冲破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封锁D.建设模式适应了生产力发展
2021-04-20更新 | 20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3月历史试题(新课标Ⅱ卷)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3 . 1928年,苏联粮食产量已接近战前最高水平,达7330万吨;但是到1932年时,尽管耕地面积较1913年增加了3000万公顷,但粮食产量反而降为6987万吨。直到50年代初期,粮食产量一直没有多大变化。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经济危机影响苏联农业B.赫鲁晓夫农业改革违背经济规律
C.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影响D.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2021-04-20更新 | 34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月历史试题(新课标Ⅰ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是1937年—1990年美国、苏联、英国、日本四国钢铁产量(单位:百万吨)统计表。其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国家是
年份国家
1937年17.75.813.251.4
1950年27.34.816.687.8
1970年11693.328.3119.3
1990年154110.316.589.7
A.苏联、英国、日本、美国B.美国、苏联、英国、日本
C.美国、苏联、日本、英国D.苏联、日本、英国、美国
2021-04-19更新 | 497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辽宁卷)03
5 . 下表《苏联经济建设情况》表明,当时的苏联
A.五年计划促进了经济全面发展B.经济结构不合理状况已经凸显
C.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受到压制D.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
6 . 下图为苏联历次五年计划时期生铁产量年平均增长率(资料来源《苏联国民经济统计年鉴》)。此表主要说明苏联
A.经济增长模式渐显疲态B.经济改革加速解体进程
C.五年计划得以顺利推进D.经济结构失调逐渐加剧
2021-04-16更新 | 334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下面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部分行业计划指标和实际完成数统计表,下表反映了苏联
煤炭生铁汽车
计划指标7500万吨1000万吨10万辆
追加指标1700万吨20万辆
实际完成6400万吨616万吨2.39万辆
A.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发展B.斯大林模式受到严重冲击
C.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D.快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愿望
2021-04-11更新 | 548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苏联1940年社会保险支出额(停止工作的退休金未计算在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平均每人为160卢布,而重工业为243卢布。1946年,则分别增为254卢布和357卢布。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A.新经济体制取得一定成效B.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C.国民经济领域发展不平衡D.保险业为实现工业化做出贡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的,而是以实施粮食税为开端逐步充实完善的。实施粮食税引发剩余粮食的交易,从而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市场机制。……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时说:“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摘编自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  1928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

项目1928年1932年1937年
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
工业总产值53221
机器制造业42121
电力107432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8—1937年苏联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
10 . 如图中的文字描述的是
经济发展的代价,最终由全体公民来承受
人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愿望、忍受当下的贫困,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
公民逐步得到免费医疗、养老金、疾病和残疾津贴、产假、带薪休假等社会福利
引起了前殖民地各民族人民的强烈兴趣
A.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C.罗斯福新政D.战后福利国家
2021-03-28更新 | 33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