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俄罗斯当代学者斯拉文认为:如果我们国家能够彻底贯彻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不过早地取消小私有经济和消费合作社,不把社会主义同民主对立起来,而是使社会主义更加民主,悲剧就不会发生。斯拉文认为“悲剧”的根源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苏联模式”C.赫鲁晓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
2021-07-07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表为苏俄(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这些探索
A.最大程度地维护了农民利益B.都以指令性计划管理经济
C.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政权D.都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2021-07-01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37年3月1日,时任南京《新京日报》主笔方秋苇将苏联经济称作世界经济黑暗巨涛中“照耀万里的灯塔”。这一认识的得出,主要是因为当时苏联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可为中国借鉴
B.新型工业化模式成效显著
C.新经济政策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
D.计划经济体制被世界采纳
2021-06-2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关于两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国民经济建设的投资情况(单位:亿卢布),这表明
投资总额工业投资重工业占比
一五计划64619575%
二五计划133069577%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动建设热情
B.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国民经济
C.苏联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D.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斯大林在《红星报》上发表文章,提出“目前党在农村中的政策,是从限制和排挤农村资本主义分子的旧政策,逐渐向消灭富农阶级的新政策方面的转变。”一场暴风雨般的消灭富农阶级的运动在全国掀起。凡是被划为富农的,地方政权机关立即没收其财产,将他们“扫地出门”。这
A.表明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
B.使农民的权益获得了更多保障
C.彻底消灭了苏联资本主义残余势力
D.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2021-06-2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70年,世界上每4个科技人员中,就有一个在苏联。苏联每年的新技术发明占世界的1/3。但因为科研经费由国家无偿调拨,科研成果也不属于企业自有。结果新科技成果只有1/4在国内得到应用,且从研究到应用的周期长达10—12年。这说明
A.苏联的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B.科研体制制约科技发展
C.国际环境影响科技成果转化D.苏联高度重视科学技术
2021-06-27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必修)试题
7 . 下面是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部分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此表可以说明苏(俄)联
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
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553221
机器制造业442121
煤炭664343
555432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B.工业化模式具有显著的进步性
C.经济结构呈现不平衡D.斯大林模式利于经济持续发展
2021-02-13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为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年)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比较。据此可知苏联
A.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C.试图调整优化国民经济结构D.农业和轻工业衰退未能增长
2021-02-0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有人认为,苏联“这件事”是用社会主义精神改造农民。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将社会阶级中最占多数,且最富保守性的一部分,即农人阶级,予以彻底的刷新、改造,消灭富农,使其合乎社会主义化的条件。“这件事”-wqppei
A.推动了国内战争赢得胜利B.得益于国家资本主义政策
C.有利于农业的集中大生产D.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10 . 粮食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影响社会发展与稳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汉初年,"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淫侈之俗,日日以长",北方匈奴的侵扰,国家安危犹在。贾谊向汉文帝上《论积贮疏》,引述管子"仓廪实而知礼节"来说明贮粮的重要性,认为"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并建议"驱民而归之农",从而"富安天下"。

-吴慧《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材料二俄国(苏联)历年谷物产量统计表(部分)

时间()1928–19291930–19321933–19371938-1940
人均粮食产量(公斤)470460440–450420-430

一-据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

材料三进一步考察(新时期以来)不同时期粮食增长率的变动情况,发现其增长率呈相对下降趋势。平均增长率1978-1985年为3.17%,1978-1990年为3.23%,1978-1995年为2.54%,1978-2000年为1.91%,1978-2004年为1.77%。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背景下,耕地面积急剧减少,粮食产量要继续维持1.8%左右的增长速度将面临很大困难。

——张瑛、钟钰《我国粮食生产特征与政策建议——1978年以来粮食生产回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贾谊粮食安全思想产生的背景。(不得照抄材料原句)
(2)据材料二,指出上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苏联粮食生产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近年来影响我国粮食增长率攀升的主要因素。综合以上材料,请你为保障新时代的粮食供应献计献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