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1925年,英国提出保卫资本主义世界免遭苏联威胁论;1927年,英国向苏联递交断绝外交关系照会;1927年6月,苏联驻波兰大使被刺后,西方六国外长会议主张对苏进行“十字军讨伐”。对此,斯大林明确指示,通过出口更多的粮食换取外汇启动工业化,应对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国际形势。这说明当时苏联(     
A.推行的新经济政策已不合时宜B.面临首要任务是巩固新生政权
C.斯大林模式的建立具有必然性D.经济发展受到国际环境的阻碍
2 . 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创立的比较经济学是指从宏观出发,运用比较方法,研究世界领域内不同国家间的经济制度、经济类型、经济现象、经济理论等方面差别的一门经济学科。通过比较研究,探索或阐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和共同规律。比较经济学产生的背景是(     
A.资本主义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B.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历史性的成就
C.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普遍采用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兴衰
3 . 苏联一位领导人认为:社会主义工业和个体小农业是完全不同的经济,甚至是相互对立的,社会主义事业不能长期建立在两个不同的基础上,否则总有一天会使整个国民经济全部崩溃。为解决这一矛盾,苏联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建立集体农庄C.大力推行粮食税D.实施一五计划
2022-09-05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1928-1932年,苏联推行“一五”计划,国民收入用于积累的比重一直稳定在30%左右,其中农业部门提供的资金比例则高出平均值,甚至出现农民收入的一半都以“工农剪刀差”的形式流入到工业部门中,而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积累率则为15%。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  )
A.政府主导了国民经济的发展B.国民为现代化付出巨大牺牲
C.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D.集体化运动挫伤农民积极性
2022-06-27更新 | 552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6-1927年度,苏联的农业商品率仅为11%,其中集体农庄的商品率为33.4%;到1928-1929年度,集体农庄的商品率达到了38.2%,而小农经济的商品率只有10%左右。这说明
A.苏联全盘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C.商品货币关系促进了生产发展D.农业集体化更利于国家工业化
2022-05-09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2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20世纪30年代,苏联饥荒是普遍性的,几乎遍及了整个产粮区;1932-1933年,有着“欧洲粮仓”美誉的乌克兰也出现了大饥荒,直到1933年春末,苏联政府紧急调集35万吨粮食到达乌克兰时,已经有超过200万人死于饥荒。这一现象反映了苏联
A.农业政策严重破坏了生产力B.余粮收集制损伤农民积极性
C.始终忽视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深重
7 . 1929-1940年,苏联高等和中等学校培养的专业技术干部达426万人,工厂技术学校培养的熟练工人达235万人。此外,苏联还开设了大量不脱产的技术学习班。苏联这种做法旨在
A.加快国家工业化的发展B.应对经济危机的困难
C.为冷战储备战略性人才D.争取卫国战争的胜利
2022-04-12更新 | 30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重工业新建项目的投资约有50%用于西伯利亚地区;1928-1937年,西伯利亚地区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8倍,几乎是全苏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的两倍。这说明,当时苏联(       
A.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B.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显露
C.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D.注意推动地区间均衡发展
9 . 40年代苏联农民宅旁地种植面积和农民收入来源占比的变化情况表
类别1940年1942年1944年
个人宅旁地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3.03.04.4
义务交售农产品所得占比(%)0.80.40.45
出售个人宅旁地产品所得(%)30.958.864.5

据表可知,这一时期苏联(       )
A.新经济政策得以恢复B.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
C.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D.农业集体化问题重重
2022-04-05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28年后,苏联逐步淡化意识形态的门户之见,主动与西方改善关系。据统计,1931年,美国出口机器设备中的50%出售给苏联,英国机器出口中的70%出售给苏联。1931年全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30%销往苏联,次年则高达50%。这表明当时
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工业化发展B.经济危机缓和了美苏之间的矛盾
C.苏联推行实用主义的外交政策D.苏联已经基本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2022-03-30更新 | 354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