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论粮食税》

材料二   一是所有制的单一性……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包括了所有经济部门和领域,其他的所有制形式遭到否定……二是国家直接对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三是始终坚持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不惜牺牲轻工业和农业,以保证重工业发展的高速度。很明显,苏联的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不可能使苏联经济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

——《斯大林模式:苏联强大与衰落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实行的是什么政策?分析由“直接过渡”转向“利用资本主义”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弊端。
2 . 针对斯大林模式,学者阿伦特指出:“在极权主义统治的国家,国家只是一种门面,它掩盖了统治的真实核心:秘密警察和某个领袖。”该学者意在强调斯大林模式(     
A.凸显了集体主义的观念B.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体制
C.迎合了领袖的意志品质D.造成了政府与人民疏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与1932年相比,苏联1937年重要日用工业品和食品情况如下:针织外衣增长2.86倍,针织内衣3.08倍,砂糖1.92倍,糖果点心0.81倍,灌肠和熏制食品3.90倍,靴子1.18倍,长、短裤子0.97倍,自行车3.2倍,留声机10.7倍,手表7.2倍。这说明苏联(     
A.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轻工业有所发展
C.斯大林模式消极作用明显D.经济实力迅速增长
2022-10-20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启后卷)
4 . 据统计,1927年苏联粮食收购数量为520万吨,1928年为635万吨,1929年为1362万吨。这一现象(     
A.说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B.为苏联实现工业化提供了条件
C.体现了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D.缓解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现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34年7月,斯大林在接见英国作家威尔斯时说:“工程师、生产组织者并不是按照自己的愿望,而是按照领导人的命令、按照国家的利益所要求的去做工作的。....不应该认为技术知识分子能起独立的历史作用。”斯大林此说旨在(     
A.解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B.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初步建立起新经济体制的框架D.延续新经济政策某些做法
6 . 如表反映的是1913年和1937年世界部分国家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情况(世界100%),其中俄国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国别1913年1937年备注
俄国2.6%13.7%1913—1937年俄国工业发展速度比资本主义世界快14.3倍。
德国15.3%11.6%
法国6.6%5.7%
英国12.1%9.3%
美国38.2%41.9%

A.完成了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B.未受经济大危机的任何影响
C.开创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D.新经济政策活跃了市场经济
2022-09-30更新 | 17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34年2月,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要求消费品生产以高于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进行,但到1939年,重工业超额完成计划,轻工业则没有完成计划。这说明,当时苏联(     
A.已认识到工业结构失衡的弊端B.将建设重心转向了消费品工业
C.受到了西方工业化模式的影响D.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合理化调整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苏联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3倍。到1932年末,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28年的39.5%上升到53.4%,轻工业的比重则由60.5%下降至46.6%。五年计划虽然提高了国民收入水平,但人民的实际消费水平并未同步提高,农民的收入反而降低了。从1929年10月到1930年3月1日,集体化的农户教占总农户数的比例从7.6%猛增到56%。农业集体化运动是运用强制手段和“阶级斗争”方式进行的生产关系的变革,这场运动的结果使苏联构建起完整的“计划经济”制,确立了斯大林所设计的国家统制型经济。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一五”计划期间的核心工程涵盖了国防工业、冶金工业、能源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等各个领域,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首先带来了对生活、生产资料的巨大需求,而国家的供给能力却严重不足。于是,从1953年开始,粮、棉、油等几十种农产品被陆续纳入到统购统销的范围之内。为了配合“一五”计划的实施,国家还对重要的生产资料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平衡分配。与“一五”计划几乎同时进行的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

——摘编自董志凯、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建立的途径,并指出该模式在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性中国在过渡时期经济建设上的特点,并指出新中国实施“一五”计划的意义。
9 . 1929年12月,苏联通过《关于改组工业管理》的决议,强调在各级经济机构中实行“一长制”原则,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加强对企业的技术领导,并精简工业管理机构。这一决议的实施有助于(     
A.摆脱对西方技术的依赖B.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突破计划经济管理体制D.减轻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
2022-08-1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37年,苏联的机器拖拉机站数从1932年的2400多个扩大到5800多个。苏联农庄有拖拉机56.1万台,联合收割机12.9万台,载重汽车14.6万辆,机械动力占总动力的66.7%,机械化春耕、播种、收割面积分别占全部面积的71%、54%、44%。这体现出当时苏联(     
A.制造业围绕农业机械展开B.农机普及率占据世界首位
C.集体农庄制度进一步推广D.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