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5年,在俄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代表党中央作政治报告,阐述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性,提出要把俄国“从农业国变成能自力生产必需的装备的工业国。”他认为,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包围之中,为了不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附庸,必须建立自己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即把苏联建设成一个不仅能生产一般消费品,而且能生产各种机器和设备的国家。解决的办法是用行政命令、指令性计划的办法快速发展经济。具体讲,一是用计划保证优先发展重工业,一是用行政办法扩大内部的资金积累。1929年召开的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会议和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批准了“五年计划”。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鼓舞下,苏联人民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

——摘编自崔连仲《世界通史》

材料二   1920—1929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几乎增长了50%;按全国人口平均的年收入从635美元增加到693美元。但是,全国收入集中在有产者手里,占总人口1%的人口平均的年收入,同时期里从7492美元增加到13114美元,约提高75%。广大人民群众的购买力没有很多提高。即将离职的美国总统柯立芝在1928年12月致国会的咨文中说:“全国可以满意地看看现在,乐观地展望将来。”

——摘编自李纯武、严志梁《简明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实施国家工业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与苏联工业发展状况的不同。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

材料二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经历了繁荣——危机——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特点:持续发展。20世纪七八十年代,特点: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20世纪90年代,特点: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摘编自任素君、郑旭东《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材料三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就是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边界从一国国内拓展到国外的过程。市场机制需要一定的制度框架来规范其交易行为,这种国际间制度框架的形成属于经济一体化的范畴。国际经济一体化可以通过某个中心国家(一般指霸权国家)的国内制度向外延伸来形成,也可以通过世界经济中参与国平等协商而产生。

——摘编自雷达《国际经济协调和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1)材料一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什么问题?这一做法的影响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战后对经济的不断调整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学知识,指出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形成的三大组织。
3 . 1925年,英国提出保卫资本主义世界免遭苏联威胁论;1927年,英国向苏联递交断绝外交关系照会;1927年6月,苏联驻波兰大使被刺后,西方六国外长会议主张对苏进行“十字军讨伐”。对此,斯大林明确指示,通过出口更多的粮食换取外汇启动工业化,应对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国际形势。这说明当时苏联(     
A.推行的新经济政策已不合时宜B.面临首要任务是巩固新生政权
C.斯大林模式的建立具有必然性D.经济发展受到国际环境的阻碍
4 . 下图为苏联时期的一幅宣传画——《在集体农庄务农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人民群众热情讴歌农业集体化运动B.集体农庄符合苏联模式的要求
C.反映出集体农庄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D.集体农庄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022-12-18更新 | 237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列宁认为,俄国有这样一个有利条件,可以依靠工兵“苏维埃”先掌握政权,然后通过政权来发展科技,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政治文化,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下列与此不相吻合的是(     
A.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B.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C.实施了一系列“新经济政策”D.亲自领导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2022-12-12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届高三12月统测历史试题
6 . 20世纪30年代时,世界范围的知识分子纷纷前往苏联进行参观,正如一位美国教授所说:“现在只有苏俄值得一看。别国,连美国在内,都是束手无策,唯独苏俄一往直前”。这一现象反映了(     
A.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爆发经济危机B.苏联模式比资本主义制度先进
C.只有苏联市场经济体制可以破解经济危机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
2022-12-11更新 | 18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针对斯大林模式,学者阿伦特指出:“在极权主义统治的国家,国家只是一种门面,它掩盖了统治的真实核心:秘密警察和某个领袖。”该学者意在强调斯大林模式(     
A.凸显了集体主义的观念B.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体制
C.迎合了领袖的意志品质D.造成了政府与人民疏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这一做法(     
A.旨在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B.利于解决工业化资金问题
C.顺应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D.用行政手段调控市场价格
2022-12-08更新 | 509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读“苏联重工业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这一时期苏联重工业发展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A.把加强国防力量作为重要目标B.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的确立
C.制定和实施“加速发展战略”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
2022-12-01更新 | 481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和台州市临海市2022届高三5月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32年年初,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会议通过《关于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指示,规定:1933——1937年,轻工业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农业由-2.6%提高到14.9%,重工业则由40.1%降低到14.5%。这说明当时苏联(     
A.理性思考经济发展速度B.摒弃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C.有意调整国民经济结构D.积极应对经济危机的冲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