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苏联(俄)七十余年的历史进程中,粮食政策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调整(如图所示)这些政策
A.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是苏联(俄)发展历程的历史见证
C.以牺牲农民切身利益为代价D.是计划经济体制推行的具体表现
2 . 1919年苏俄政府颁布法令规定:所有居民不分年龄一律人均8平方米;如果住宅中的人均面积超标,也就意味着出现了“多余的面积”,就必须允许其他人迁到这套住宅里共同居住,这就是“聚凑使用住宅”。这一法令
A.体现统一分配住宅的原则B.通过货币关系解决了住房问题
C.实现了公有制下的社会平等D.是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3 . 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0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年份钢(万吨)煤炭(万吨)棉织物(亿平方米)谷物(万吨)
1928425.1355118.217330
19401831.716592.327.159564
增幅(%)330.08367.2549.0930.48

——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材料四   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四,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说说你对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认识。
2020-11-25更新 | 334次组卷 | 26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917年,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写下了他的社会主义总公式的经典表述,即“苏维埃政权普鲁土的铁路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国民教育等=总和=社会主义"。这反映出列宁
A.决定推行新经济政策B.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构想
C.主张发展资本主义D.依赖外国经验建设国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用改善生活鼓动人们去前线。理由是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并且,他们正计划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该时期国家获取粮食主要通过
A.余粮收集制B.组织集体农庄生产
C.征收粮食税D.市场购买农民余粮
6 . 1919年3月,列宁在《俄共(布)党纲草案》中提到:“俄共将力求尽量迅速地实行最敬进的措施,来准备消灭货币”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这一认识
A.适应了当时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
B.直接导致苏俄政权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
C.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D.为新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依据
7 . 1919年3月,苏俄政府颁布了《关于消费公社》的法令,规定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该规定
A.提高了苏俄的公有化程度
B.有助于巩固十月革命成果
C.激发了工农的生产积极性
D.促进了苏俄社会公平
8 . 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的一项措施是
A.征收粮食税
B.实行余粮收集制
C.实行集体化
D.增加农庄的自主性
9 . 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期内布尔什维克实行粮食征集制,并进一步地把对粮食的征集变成了对所有食品的征集。这一时期是
A.国内战争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
C.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D.农业集体化时期
10 . 发生在1920年苏俄的现象有(   
A.私营企业纷纷涌现
B.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
C.政府禁止买卖粮食
D.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
2019-01-30更新 | 1864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