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苏俄至苏联时期不同的经济政策及其主要内容。

政策时间主要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征缴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粮食;取消私人商业,由国营商业和合作社供应日用品;普及一切阶级的成年人义务劳动制,贯彻“不劳动者不食”的原则;实行大中小工业国有化。
新经济政策19211927以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恢复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除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外,部分恢复私营经济;取消义务劳动制,实行按劳分配。
苏联模式19271991推行农业集体化,农庄按国家计划播种,按国家定价征收粮食;推行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在管理上推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否定商业和市场的作用,商品交换也仅限于个人消费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苏俄至苏联的经济政策”为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成文,论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 苏(俄)联在七十余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如图所示的几次较大规模的政策调整。这些政策

A.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B.巩固了集体农庄的基础地位
C.贯穿计划经济的理念D.反映出农业问题的复杂性
2020-04-09更新 | 918次组卷 | 27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21届高三11月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3 . 1918年8—10月,苏俄实行过一种较为宽松的政策:“一个半普特行动”(准许贩粮者到产粮区一次性背运一个半普特的粮食),结果私人背进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的粮食比粮食人民委员部计划采购的多一倍以上。这说明了当时(     
A.粮食短缺的问题得到解决B.自由贸易成为经济的常态
C.战时经济措施具有灵活性D.余粮收集制政策被迫取消
2022-08-10更新 | 24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第一中学、南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有历史学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比作三个实验:“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
2019-05-09更新 | 661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5届湖北仙桃第一中学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为苏俄(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这些探索
时间(年)探索
1918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5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1930加快推广农业集体化
1936“苏联模式"形成
A.最大程度地维护了农民利益B.都以指令性计划管理经济
C.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政权D.都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2021-05-12更新 | 410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宜昌英杰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认为,随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争中作用的发挥,加之受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认识的影响,布尔什维克党逐渐将这些战时的非常措施升华为建设社会主义政策,这是对他们的严重束缚并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该学者旨在强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B.能够向社会主义过渡
C.应该进行适时的调整D.目的是建设社会主义
7 . “国家通过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各总管理局对工业的管理、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集中领导。为了缓和危机,政府决定实行粮食和日用工业品的配给制。”上述情景出现于
A.统一之后的德意志帝国B.拿破仑统治时代的法国
C.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俄D.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美国
8 . 1920年末至1921年初,农民暴动席卷西西伯利亚、坦波夫省和沃罗涅日省、伏尔加河中游地区、顿河流域、库班、乌克兰和中亚等地。到1921年有50多起大规模农民起义发生,几乎没有一个省份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所谓的“盗匪”。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是
A.十月革命遭到敌对分子的仇视
B.苏俄国内战争加剧了社会矛盾
C.不明真相群众受到反动派蛊惑
D.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9 . 在1920年12月,列宁说,不使小农经济在实际上得到大量的改善,我们就没有出路,因为没有这个基础,任何经济建设都不能进行,无论多么伟大的计划都会落空”,也“不应该幻想向社会主义和集体化的过渡”。这说明列宁
A.认为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
B.看到了当时经济政策的一些弊端
C.认为推行新经济政策时机不成熟
D.在经济政策取舍上逐渐过于保守
10 . 列宁说:“我们实行这一政策,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B.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
C.在特定环境下对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D.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是错误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