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
A.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B.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
C.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D.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
2021-06-13更新 | 11683次组卷 | 92卷引用:重庆市万州区万州纯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2 . 苏(俄)联在七十余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如图所示的几次较大规模的政策调整。这些政策

A.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B.巩固了集体农庄的基础地位
C.贯穿计划经济的理念D.反映出农业问题的复杂性
2020-04-09更新 | 918次组卷 | 27卷引用: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有历史学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比作三个实验:“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
2019-05-09更新 | 661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4-2015学年重庆开县实验中学高一下期末历史模拟试卷
4 . 列宁说:我们本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这一错误产生的根源是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B.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的规律
C.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D.帝国主义对苏俄的军事干涉和经济封锁所致
2020-09-15更新 | 230次组卷 | 24卷引用:重庆市第十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0年,瞿秋白赴苏俄考察期间发现,老工程师屡次怠工,唾骂布尔什维克,被下狱三四次依旧如此,政府没有技师,也只能听任也;乡下妇人拿100个鸡蛋想换盐,却不愿要政府发行的卢布。上述现象主要说明
A.国内战争导致物资匮乏B.苏维埃政权已民心尽失
C.经济政策调整势在必行D.计划经济体制弊端重重
6 . 瞿秋白在《俄乡纪行》中写道:“不得志的小商人、小资产阶级的农民,自1920年以来都不满于劳农政府。”这实际上反映了
A.十月革命成功但并未解决土地问题B.俄国苏维埃体制是次不成功的尝试
C.苏维埃俄国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政权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是指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3)材料三中“市场经济”出现的问题集中表现于哪--历史事件?材料中的“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021-05-2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1921 年1月,苏俄政府确立了统一分配市有住房的原则:所有居民不分年龄一律人均8平方米。如果一套住宅中的人均面积超标,就必须允许其他人搬到这套住宅里共同居住,即“紧凑使用住宅”原则。这一政策
A.深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
B.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C.集中全国力量进行国内战争
D.通过商品货币关系解决住房问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2月28日,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主要军事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兵变。起事者通过了一系列决议,表达了全俄特别是农民对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苏俄政府没有与起事者进行过妥协性谈判。3月8日,苏俄政府军队正式开始向喀琅施塔得发动进攻,经过多次推迟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也在这一天召开,大会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收取代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在严厉镇压起事者的同时,俄共(布)还通过了《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责令立即解散一切不论何种政纲组成的小集团,以争取最大限度的党内团结。3月18日,政府军队最终攻陷喀琅施塔得,镇压了叛乱。

——摘编自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奉命北移,5~14日在皖南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和袭击而遭受重创,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7日,国民党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其番号并部署更大规模的“进剿”八路军、新四军的行动。

皖南事变突发后,中共中央一开始确曾存在过激思想,试图全盘破裂与国民党的关系。即便如此,中共中央依然以抗战大局为重,从实际出发,竭力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皖南事变,确定了“政治上取全面攻势,军事上取守势”的方针。一攻一守,方能做到既有对国民党的反攻,又不至于完全破裂国共合作统一战线。1月20日,中共中央重建新四军军部,并提出了政治解决事变的办法;在军事上积极防御,力争主动;揭露事变真相,争取舆论支持。在共产党的斗争下,国民党“保证”“以后绝无剿共军事”。

——摘编自吴永《困境与危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应对危机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应对喀琅施塔得叛乱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中央应对皖南事变思路的变化、所采取的策略及其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正确应对危机”的认识。
2019-10-1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下列历史词汇具有相似特征的一组是
①圣库制度   ②平均地权   ③福利国家   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⑤人民公社
A.①③④B.①②④⑤C.④⑤D.①④⑤
2020-03-2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