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据统计,1924-1928年间,私人企业在苏联大工业中所占比例不超过5%,在小工业中达到75%;私人企业在苏联部分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为:缝纫工业为70%,制鞋工业为70%,食品加工业为34%,皮革工业为27%。由材料可知,私人企业的发展
A.促使国家放弃对经济的干预B.有助于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
C.实现了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D.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果
2 . 在俄(共)布十一大会议上,列宁作报告说:“同农民群众,同普通劳动农民汇合起来,开始一道前进,虽然比我们所期望的慢得多,慢得不知多少,但全体群众却真正会同我们一道前进。到了一定时候,前进的步子会加快到我们现在梦想不到的速度。”这一认识
A.成为革命中巩固工农联盟的理论基础B.背离了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原理
C.旨在巩固苏俄新经济政策理论和实践D.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020-05-1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2020-04-04更新 | 346次组卷 | 100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彭州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4 . 1921年,列宁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直接过渡”在俄国行不通,为此他提出新经济政策,但列宁并未正面,系统地扬弃“直接过渡”的理论,而是将新经济政策的基调定为“退却”“让步”,使其对经典社会主义框架之突破显得模糊不清。列宁的这一认识
A.暗示新经济政策具有过渡性
B.表明列宁坚定的社会主义立场
C.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D.意味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重启
5 . 美国农业现代化起步于19世纪60年代,而苏联农业现代化的起步则始于列宁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美国颁布《农业组织部法》,给予人民以合法的土地产权,通过《宅地法》向那些在当地居住并耕种5年以上、年满21岁的个人或户主免费提供160英亩的公有土地,确立和巩固了美国的家庭农场制度。

1862年美国设立了农业部,配备农业科学技术人员从事研究工作。美国驻各国的使馆也都设农业参赞,负责搜集和引进外国的先进农业技术和良种。《莫里尔法》规定各州政府可拍卖联邦公有土地筹集资金,举办至少一所设有农业和机械课程的学院,用以发展农业教育。随后,各州政府逐步成立了许多农学院,一些大学也开始设置农业专业和学院。除了设立正规的农业学院,政府还拨款资助各州开办职业学校,对成年人普及农业职业教育。

材料二   苏维埃政权成立后,通过《土地法令》《土地社会化法令》等法令,确立了土地国有制和平均分配土地的政策,将地主的土地和生产工具平均分配给农民。

1919年国内战争爆发后,苏维埃政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上实行余粮征集制和强制劳动。进一步加强对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建设。但这种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的集体化运动并没有促进农业的现代化。

1921年3月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实行按劳分配,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为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有限度的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1922年11月又通过《土地法典》,允许农民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土地使用的形式,重新恢复小农经济。1924年又粮食税改为货币税。

——以上材料根据邹书源《美国和苏联农业现代化比较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美国、苏联农业现代化起步阶段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评美国、苏联两国农业现代化起步的作用。
(3)据以上材料,我们可以从中得出哪些启示?
2019-08-1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下期高二半期历史试题
6 . 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
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
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
2019-06-09更新 | 6946次组卷 | 7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高级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有历史学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比作三个实验:“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
2019-05-09更新 | 661次组卷 | 23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代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据档案记载,1925年,苏联农民心中始终存在一种困惑。“如果一个农民成功地改善了自己的经营,那他就会从贫农队伍中除名,在他头上贴上富农的标签,把他看作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这主要说明当时
A.粮食税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B.农民对集体农庄心有余悸
C.新经济政策缺乏制度保障
D.工业化政策引发农民不满
2019-04-23更新 | 1306次组卷 | 27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太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苏俄某经济政策公布后在党和共青团中引起了反对。一位俄共领导人抱怨说,经济政策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列宁解释说,政策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用非共产党员的手来建设共产主义”。该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大规模工业化政策
10 . 列宁曾经指出:“正是现在,农民精力充沛地、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修复自己的农具、房舍、各种设施等等。农民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恢复生产上,即使有的农民家庭还挣扎在饥饿的边缘,也保留了用于来年春播的种子粮,为将来扩大土地播种面积而积极准备农具。”这反映了
A.余粮收集制适应了战时的特殊环境
B.新经济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C.市场的恢复给苏俄经济带来新气象
D.农业集体化配合了工业化的进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