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工业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1931年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作人员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苏共提出“布尔什维克必须掌握技术”的口号,号召“向所有的人学习,特别是向敌人学习,使自己成为专家、能手”。这(     
A.缓解了经济危机的破坏B.推动了斯大林模式形成
C.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国策D.适应了工业化建设需要
2022-08-14更新 | 714次组卷 | 7卷引用:第12练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工业文明的转型与探索-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全国通用)
2 . 斯大林时期为推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哪三大政策措施?有何积极作用?又有何弊端?
2022-06-02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下默写提纲07单元两次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苏联自1928年起大规模进口机器设备,1932年苏联购买了世界出口机器总额的一半。但到1937年,苏联的机器进口量大幅减少,仅占机器需要量的0.9%。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B.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C.西方开始对苏联实施技术封锁D.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工业
2020-04-24更新 | 111次组卷 | 5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经济史-考点28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933年斯大林指出:“党似乎在鞭策国家,使它加速向前奔跑”,“必须催赶国家,因为它落后了一百年,落后带来了致命的威胁。”这一观点
A.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局面B.体现了苏联实现工业化的紧迫感
C.成为苏联开始工业化的依据D.严重脱离了苏联经济落后的国情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19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2008年版俄罗斯历史教材中指出:“新经济政策不是被‘取缔’的,而是由于它不能够承担如此沉重的任务被‘压垮’了”。“压垮”新经济政策的是
A.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B.经济和政治危机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D.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
2020-01-17更新 | 10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高三《新题速递·历史》12月第01期(考点08-14)
6 . 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1931年,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30%销往苏联,1932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50%。这说明
A.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B.苏联国内的工业化建设尚未起步
C.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D.美英为缓解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
7 . 1927年,斯大林说:“我们无法预知帝国主义者哪天会进攻苏联,甚至阻扰我国的建设,任何情况下他们都能够用我们在技术、经济上的短处来侵犯我们,这是毫无疑问的”为此,苏联
A.确定加速发展农业的方针
B.制定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C.积极用市场调节发展经济
D.大规模引进西方人才技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如表为1928-1934年苏联粮食总产量、收购数量和出口数量表(单位:万普特)。由此推知,当时苏联
年份粮食总产量粮食收购数量出口数量
19287330107027
19297170166017
193077102100480
193169502280520

A.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加快
B.粮食减产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C.集权体制促进农业发展
D.市场经济发展促进粮食出口
9 . 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集聚战争资源上取得的成功以及这一战时体制中体现的某些“共产主义”的做法使得列宁一度认为,“这条道路是正确的,一定能使我们获得巨大成就,保证我们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按照这一指导思想,1920年9月,俄共(布)中央给各省省委的信中强调:“下达给乡的征集额,就是余粮额,居民要用连环保的方式予以完成”;同时,俄共(布)中央还决定,严惩劳动中的逃跑现象,直至关进集中营。

——摘编自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和崩溃》

材料二   新经济政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完整的政策体系而是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逐步完善起来的。新经济政策允许经济活动有某些自由,承认商业、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对农民和私人资本让步。党内以斯大林等人为代表的一派对新经济政策总体上持否定的态度,把它看成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年年不忘限制以致取消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材料三   斯大林在1928年《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的演说中说:“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为了保持并加快工业发展的现有速度,保证工业满足全国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斯大林通过这种办法,使农民一半的收入交给国家。

——摘编自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涉及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苏俄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俄共党内对新经济政策产生分歧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3)据材料三,归纳苏联发展国家工业化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行带来的消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你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出的基本认识。
10 . 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2019-01-30更新 | 4882次组卷 | 66卷引用:河南省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周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