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工业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为1928—1932年苏联重工业的固定投资情况。这说明当时的苏联(     
时间重工业的固定投资(百万卢布)
1928年1444
1929年2127
1930年3425
1931年6513
1932年9080
A.基本实现重工业的工业化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凸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27年,苏联缺乏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50%的人是文盲,国防力量也比较薄弱,到1933年,苏联建成了1500多个现代化大型工业企业,机床制造、精密仪器等新兴工业部门也初具雏形。苏联上述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实施了新经济政策B.一五计划的推动
C.采用战时共产主义D.农业集体化实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为不同时期苏联的农业机械产量与保有量的数据。据此可以推知当时苏联(     

年份

拖拉机产量

谷物联合收割机产量

拖拉机保有量

谷物联合收割机保有量

1928

0.127万辆

0台

2.7万辆

2台

1940

3.16万辆

1.28万台

53.1万辆

18.2万台

A.农业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付出巨大B.“五年计划”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C.机械化助推人民生活水平的飞跃D.计划经济体制助推工业化实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5年,在俄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代表党中央作政治报告,阐述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性,提出要把俄国“从农业国变成能自力生产必需的装备的工业国。”他认为,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包围之中,为了不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附庸,必须建立自己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即把苏联建设成一个不仅能生产一般消费品,而且能生产各种机器和设备的国家。解决的办法是用行政命令、指令性计划的办法快速发展经济。具体讲,一是用计划保证优先发展重工业,一是用行政办法扩大内部的资金积累。1929年召开的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会议和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批准了“五年计划”。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鼓舞下,苏联人民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

——摘编自崔连仲《世界通史》

材料二   1920—1929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几乎增长了50%;按全国人口平均的年收入从635美元增加到693美元。但是,全国收入集中在有产者手里,占总人口1%的人口平均的年收入,同时期里从7492美元增加到13114美元,约提高75%。广大人民群众的购买力没有很多提高。即将离职的美国总统柯立芝在1928年12月致国会的咨文中说:“全国可以满意地看看现在,乐观地展望将来。”

——摘编自李纯武、严志梁《简明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实施国家工业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与苏联工业发展状况的不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1年6月,联共(布)中央《关于莫斯科市政建设和苏联市政建设的发展》的决议中指出:“党在新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改造旧城市和建设设计新城市……要在农业地区建立新的工业基地,建立新城市。”这一决议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A.确立计划经济体制B.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发展市场扩大生产D.致力于推进工业化进程
2022-11-09更新 | 619次组卷 | 6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1932—1937年,苏联集体农庄机耕率由19%提升到71%、谷物的机播率由20%提升到54.3%,机械收割率由10%提升到43.8%。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A.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B.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
C.摆脱了粮食供应困难D.工农业比例渐趋均衡
7 . 1928年秋,苏联政府掀起了群众性扫盲运动;1931年2月,斯大林提出“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号召布尔什维克掌握技术成为专家。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提升国民的素养B.尽快实现教育现代化
C.助推工业化实施D.凸显社会主义优越性
8 . 如表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
时间拖拉机数量(万台)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
1928年2.71.7
1932年14.861.5
1937年56.193.0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同时并举
C.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D.农业集体化滞后制约工业化发展
2021-07-08更新 | 8606次组卷 | 73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的,而是以实施粮食税为开端逐步充实完善的。实施粮食税引发剩余粮食的交易,从而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市场机制。……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时说:“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摘编自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  1928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

项目1928年1932年1937年
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
工业总产值53221
机器制造业42121
电力107432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8—1937年苏联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933年斯大林指出:“党似乎在鞭策国家,使它加速向前奔跑”,“必须催赶国家,因为它落后了一百年,落后带来了致命的威胁。”这一观点
A.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局面B.体现了苏联实现工业化的紧迫感
C.成为苏联开始工业化的依据D.严重脱离了苏联经济落后的国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