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的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比战前的1913年几乎增长5倍,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42%上升到77%。从1932年到1940年,工人的数量增加了数百万,但是用于住房的总投资却在1929年之后有所下降。在1928年到1940年之间,工人的实际收入也下降了43%,甚至还出现了严格的法律限制工人的迁徙自由。随着快速工业化的进程,农业集体化也以同样的速度开展起来。集体化就是一个要消灭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的体系。斯大林的计划遭到了农民的强烈反对,他们采取囤积粮食和杀掉牲口等方式加以抵制。年间粮食平均年产量还赶不上1913年的水平。

——摘编自杰克逊·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

材料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就已出现物质基础,至20世纪初国家垄断资本初具形态,在一战后的欧洲,特别是德国,它得到较大的发展,逐渐向体系化过渡。国家垄断资本体系的最终形成确立是二战后完成的。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特点和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系形成的主要条件。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大林认为“苏联的工业化不能像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那样从轻工业开始,而必须从重工业开始”。为了迅速发展国民经济,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受命制定五年计划,在计划中对国民经济的投资、工农业的增长比例、冶金、交通各方面的发展制定了详细的控制数字和发展目标。另外还规定,必须逐步排挤国民经济中的资本主义成分,加强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1932年底,“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戴隆斌《斯大林传》

材料二   (中国)“一五”计划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以钢铁为例,五年内炼铁能力增加了280万吨,炼钢能力增加了253万吨。为了统一管理全国的经济,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以一只“看得见的手”调动经济的每一个细胞,需要建设什么工厂、生产什么产品、产品的产量和投资的规模,都由国家通过计划直接安排。生产出来的产品,由国家统购统销。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   我国GDP1978年的03645万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重要引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85元增长到2017年的5966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978年的3434元、1336元提高到2017年的36396元、13432元。

——摘编自《瞭望》

材料四   (苏联)是“以人为代价的现代化”。……国家可以有高速增长的GDP,可以有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最高的大楼,很多的钢产量,可以超过美国的核弹头总数量。……但即便是在苏联最辉煌的上世纪70年代末,苏联工人的工资水平仅为美国工人的31%,居民消费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33%。

——摘编自金雁《苏联解体20年祭》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和中国“一五”计划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模式和中国改革的不同结局带给我们的启示。
2022-05-18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征集制;1921年,决定由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1927年,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这些政策都
A.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体现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生产
C.在一定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D.在制定的时候存在随意性倾向
4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让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B.机器工业发展缓慢
C.农业机械技术水平低D.固定粮食税的实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3年,苏联规定农庄的首要义务是每年向国家交售规定数量的农产品,其中粮食的交售额占到产量的32%~43%,而国家付给的价格却低于成本,这就是苏联的“义务交售制”。这一制度
A.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B.完全否定了市场的作用
C.有利于巩固新生政权D.适应了生产力发展需要
2022-03-02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历史学家评论道:“(斯大林)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但他......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这一变化致使
A.农业集体化中存在急躁冒进情绪B.农业落后影响了工业的发展
C.政府对基本国情的认识日渐清晰D.国民经济建设比例出现失调
7 . 苏联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斯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在俄国这样一个生产力水平低下,小生产者占优势的国家里,“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资金不能依靠掠夺殖民地,只能把小生产者当作"殖民地”。为此,苏联政府实行的政策
A.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
C.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有力地巩固了工农联盟
2021-11-2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8 . 如表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
时间拖拉机数量(万台)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
1928年2.71.7
1932年14.861.5
1937年56.193.0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同时并举
C.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D.农业集体化滞后制约工业化发展
2021-07-08更新 | 8574次组卷 | 73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1930~1932年乌克兰地区粮食产量和征粮量(乌克兰每年向苏联中央政府上交的粮食量)统计。这表明当时苏联
时间粮食产量(单位:万吨)征粮量(单位:万吨)
1930年2290780
1931年1760700
1932年1280770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存在重大失误
B.农村经济建设深受西方经济危机影响
C.农民为国家经济工业化作出巨大贡献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难以恢复国民经济
10 . 1929年,苏联创建了拖拉机站。拖拉机站拥有农业机械(如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并负责维修工作,使其随时可以使用,而费用则由集体农庄负担。拖拉机作业时间从1928年到1936年急剧上升了约100倍。这主要反映出当时苏联(     
A.集体化道路推动了农业机械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一定局限
C.苏联模式使重工业飞速发展D.新经济政策推动农业大规模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