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苏联在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消极怠工成为普遍现象,苏联不少农庄收获粮食时的损失率高达20%~40%;仅1930年2月、3月这两个月内,各地被屠宰的大牲畜约1400万头,其中猪被屠宰掉1/3,羊被屠宰掉1/4。这表明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A.造成了粮食的短缺B.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C.违背了农业发展规律D.助推了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2 . 下表反映了1924—1939年苏联人口阶级构成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苏联实施了
成分工人集体农民和合作化手工业者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资产阶级、地主、商人和富农
192414.8%1.3%75.4%8.5%
192817.6%2.9%74.9%4.6%
193950.6%47.2%2.6%0%
A.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苏联模式”D.新经济政策
3 . 这是前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C.农业集体化运动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4 . 苏联(俄)七十余年的历史进程中,粮食政策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调整(如图所示)这些政策
A.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是苏联(俄)发展历程的历史见证
C.以牺牲农民切身利益为代价D.是计划经济体制推行的具体表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8年至1929年,苏联遇到了“谷物收购危机”,进而影响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决定从1929年开始以强制性的行政手段进行迅速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到1937年,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民达到93%。材料主要反映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A.导致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B.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
C.为工业化发展积累资金和原料D.顺利改造了生产关系
6 . 下表为1931年春到1933年春苏联农民拥有的牲畜数量的变化情况(单位:百万匹、百万头、百万只)。这可以用来说明苏联
A.农业集体化阻碍了牲畜业的发展B.农业经济结构在不断调整优化
C.农业集体化使农民利益蒙受损失D.农业集体化不利于国家工业化
7 . 1927年,斯大林发出指示,为有效收购粮食,需要对富农(实际上不只是富农)和破坏农业价格的投机分子采取特别的镇压措施。这说明在当时苏联
A.农业集体化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B.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破坏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激化了社会矛盾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思维根深蒂固
8 . 苏联在1928年的粮食产量达到四十七亿四千九百万普特,接近战前五十亿普特的水平。可是,国家收购上来的商品粮只有十月革命前商品粮的百分之三十七。从国家发展战略上看,这种现状
A.是小农经济发展的结果
B.表明苏维埃政权失去了农民的支持
C.无法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D.表明农民已经失去了生产的积极性
2019-09-1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浠水县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论认为,苏联工业经济的增长并不是基于工业部门内部的积累机制,而是运用行政力量以“剪刀差”等方式从农业中“抽取”剩余投入工业的结果。这一模式:
A.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客观上有利于苏联的工业化
C.吸取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经验
D.推动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10 . 1928年1933年,苏联许多农民屠宰牲口,已经被充公的“富农”的牲口由于无人照管而死亡。结果牲口总存栏数剧减,直到苏联解体,牲畜总数也没有恢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913年的水平。这反映了当时的苏联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尚未完成
B.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C.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严重
D.农业集体化运动影响深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