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

材料二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经历了繁荣——危机——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特点:持续发展。20世纪七八十年代,特点: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20世纪90年代,特点: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摘编自任素君、郑旭东《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材料三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就是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边界从一国国内拓展到国外的过程。市场机制需要一定的制度框架来规范其交易行为,这种国际间制度框架的形成属于经济一体化的范畴。国际经济一体化可以通过某个中心国家(一般指霸权国家)的国内制度向外延伸来形成,也可以通过世界经济中参与国平等协商而产生。

——摘编自雷达《国际经济协调和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1)材料一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什么问题?这一做法的影响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战后对经济的不断调整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学知识,指出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形成的三大组织。
2 . 下图为苏联时期的一幅宣传画——《在集体农庄务农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人民群众热情讴歌农业集体化运动B.集体农庄符合苏联模式的要求
C.反映出集体农庄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D.集体农庄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022-12-20更新 | 230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27年苏联的农户由一战前的1700万户增加到2400万户,生产的粮食由战前的25亿普特增加到40亿普特;但运出农村的商品粮却由战前占粮食总产量的26%下降到11.1%。而城市和工人人数的增加急需商品粮供给的增加。这一形势说明苏联
A.新经济政策不符合国情B.迫切需要变革生产关系
C.农业集体化的弊端显现D.国家工业化目标已完成
2022-03-21更新 | 293次组卷 | 8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斯大林把农业看成是国家工业化的手段和工具,农民则把集体农庄制称为“第二次农奴制”。他们的这种认识反映了
A.国家限制农民人身自由B.农民利益受到了损害
C.集体农庄生产水平不高D.封建农奴制依然存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
时间拖拉机数量(万台)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
1928年2.71.7
1932年14.861.5
1937年56.193.0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同时并举
C.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D.农业集体化滞后制约工业化发展
2021-07-08更新 | 8318次组卷 | 7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30~1932年乌克兰地区粮食产量和征粮量(乌克兰每年向苏联中央政府上交的粮食量)统计。这表明当时苏联
时间粮食产量(单位:万吨)征粮量(单位:万吨)
1930年2290780
1931年1760700
1932年1280770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存在重大失误
B.农村经济建设深受西方经济危机影响
C.农民为国家经济工业化作出巨大贡献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难以恢复国民经济
7 . 有人认为,苏联“这件事”的重要意义在于将社会阶级中最占多数,且最富保守性的一部分,即农人阶级,予以彻底的刷新、改造,消灭富农,使其合乎社会主义化的条件。“这件事”
A.打退敌人进攻巩固了新政权B.利用市场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C.整合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D.扩大集体农庄经营管理自主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决议指出,粮食订购制“在今后能够而且必须成……促使那些通过合作社同社会主义工业发生联系的小生产者自愿地联合起来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据此可知,粮食订购制
A.缓解了战争造成的粮食短缺B.保障了工业化所需的劳动力
C.推动了集体农庄时代的到来D.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9 . 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使农牧业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分散的小生产转变为集中的大生产,农业的经营规模扩大了一百倍。另一方面,在全盘集体化的基础上苏联农业开始走上机械化的道路。由此可见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实现
A.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B.与国家工业化相适应
C.使苏联农业实现现代化D.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2020-01-1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1933年,苏联规定农庄的首要义务是每年向国家交售规定数量的农产品,其中粮食的交售额占到产量的32%—43%,而国家给付的价格却低于成本,这就是苏联的“义务交售制”。这一制度
A.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B.完全否定了市场的作用
C.是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措施
D.适应了生产力发展需要
2019-09-12更新 | 572次组卷 | 1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