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7—1928年冬季,苏联爆发了粮食收购危机。1927年集体农庄的粮食生产率是34%,国营农场粮食生产的商品率是50%,个体农户的平均商品率是17%—18%。由此可以推知,苏联(     
A.调整现行经济政策B.逐步放缓工业化建设进程
C.确立计划经济体制D.加大新经济政策推进力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21~1928年,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工业制品价格居高不下,工农业“剪刀差危机”出现了。为应对“不利”形势,农民开始联合起来囤积粮食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这给苏联实施的农业控制计划和工业化战略带来了不利影响。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A.新经济政策遭到农民抵制B.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较为成熟
C.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D.农业占据国民经济主导地位
3 . 如表是俄国或苏联史上,部分年份牲畜头数统计表(单位,万头)。这表明(     
1916年1928年1932年1937年1940年
总头数51706010383047504780
奶牛24902930223020902280
绵羊82509370438046606660
34203210217015901770
A.一战对农业造成极大破坏B.战时政策引起了严重危机
C.新经济政策挫伤农民热情D.农业集体化不良影响明显
4 . 《大国崛起》中提到:“(苏联)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以极快的速度,走完了欧美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苏联完成工业化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B.人民群众辛勤努力
C.苏联模式的逐渐形成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022-06-29更新 | 240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现代大工业体系不可能建立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为了从农业获得工业积累的资金,为了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的循环……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苏联做出的“必然选择”是指(       
A.固定的粮食税B.余粮收集制C.允许自由贸易D.农业集体化
2022-06-29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自1939年开始,苏联的一些集体农庄实行集体承包制尝试,即把集体农庄田间作业队划成若干作业小组实行包产包工,对于超产的作业组额外加算劳动日给予报酬。至1940年,全苏约有18%的农庄实行这种办法。这种办法
A.是应对德国侵略的权宜之计B.与新经济政策做法相似
C.破除了对斯大林模式的迷信D.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增收
7 . 1927年苏联的农户由一战前的1700万户增加到2400万户,生产的粮食由战前的25亿普特增加到40亿普特;但运出农村的商品粮却由战前占粮食总产量的26%下降到11.1%。而城市和工人人数的增加急需商品粮供给的增加。这一形势说明苏联
A.新经济政策不符合国情B.迫切需要变革生产关系
C.农业集体化的弊端显现D.国家工业化目标已完成
2022-03-21更新 | 297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天立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8 . 1932年,苏联畅销小说《新垦地》所塑造的贫农舒卡尔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但听说牲畜要归公,便偷偷宰了小牛。随着农庄日益巩固,他也有了新的想法,认为“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我不但能走着去,简直还能跑着去”。该故事情节
A.如实地再现了历史事实B.有助于增强群众对集体经济的认同
C.揭露了苏联体制的弊端D.折射出当时苏联农业发展成就显著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如表为1928年和1932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播种方式的情况。这反映出苏联
方式时间手播(%)马拉播种机(%)拖拉机牵引播种机(%)
1928年74.425.40.2
1932年51.728.320.0
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B.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C.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D.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
2020-07-11更新 | 7144次组卷 | 8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曾实行义务交售制:国家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农产品,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材料表明苏联农业集体化
A.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B.引入市场经济因素
C.注重维护农民利益
D.服务于工业化建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