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减轻私人副业税收负担,有限制地鼓励发展私人副业,给农庄、农场以较大的自主权。这些举措(     
A.结束了计划经济体制束缚B.打破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
C.利于农业落后局面的改观D.使国民经济比例达到协调
2023-04-23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图可以用来佐证当时苏联
A.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B.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C.斯大林体制被人们抛弃D.经济失去了上升的空间
3 . 阅读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 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曾取得一定成效
B.赫鲁晓夫、勃列日列夫改革突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苏联的GDP平均增长率始终低于同时期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
D.苏联经济出现负增长率出现在戈尔巴乔夫改革后
4 . 赫鲁晓夫执政后,从1956年起,改变了过去集体农庄只能在年终发放报酬的办法,改为每月发给农民一定的款项。从1957年起,农庄开始逐步取消实物报酬的形式并推行货币形式的报酬,到1960年,货币在苏联农庄庄员报酬中的比重已提高到62%。这说明改革
A.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B.建立起了计划经济体制
C.改变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打破了斯大林模式束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统计,1940年到1952年,苏联农业总产量(按可比价格计算)仅增加10%,工业产量则增加1.3倍。还有数据表明,苏联城市人口从1926年到1952年增加了两倍以上。面对经济困局,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有
A.实行余粮收集制B.推行农业集体化
C.改农产品义务交售制为收购制D.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是1951年-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情况表。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1951—1960年1961—1970年1971—1980年
国民收入增长率10.25%6.45%4.95%
A.国民经济的持续衰退B.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C.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D.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7 . 1953—1958年苏联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如图可说明苏联这一时期
A.农业集体化运动有所扩大B.改革重点在于发展农业
C.斯大林模式仍具明显优势D.赫鲁晓夫改革初见成效
8 . 赫鲁晓夫改革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引起过社会思想混乱B.都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
C.都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D.都以农业为改革突破口
2021-08-12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16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口号一般文字简短,表达明快,并具有宣传鼓动性。下列关于苏联(俄)不同时期的口号或政策言论,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落后者是要挨打的”
②“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
③“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④“粮食税就是向这种粮食政策的过渡”
A.②③④①B.③②④①C.④①③②D.②③①④
2020-01-17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必刷(浙江专用)-狂刷3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18-19高一下·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赫鲁晓夫上台后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下图是1953至196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对该图信息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A.冲击斯大林模式,初期取得一定成效
B.承认市场管理体制,造成了经济混乱
C.强化部门管理体制,降低生产积极性
D.与美国军备竞赛,致使经济全面滑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