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苏联学者指出,赫鲁晓夫1957年“这样全面的工业改革,不言而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经过几个州若干年试点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报刊上对改革计划的种种分析,不能代替实际的尝试”。该学者认为赫鲁晓夫改革(     
A.未经充分准备急于求成B.缺乏明确具体的改革思路
C.打破传统体制不合时宜D.未能建立起新的管理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53年至1980年,苏联农业发展受到国内政策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能够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折线图是
A.B.
C.D.
2021-12-17更新 | 431次组卷 | 8卷引用:新疆叶城县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1956-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增长率示意图,从中可以得的历史结论是
A.苏联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B.苏联改革加剧了世界局势紧张
C.赫鲁晓夫改革促进国民收入迅速发展D.勃列日涅夫改革推动工业总产值提高
4 . 1962年9月,《真理报》刊登了经济学家利别尔曼《计划利润奖金》的文章建议减少国家规定的计划指标,按盈利率高低来评价和奖励企业,引发了苏联国内围绕着企业如何取得更大经济成果进行讨论,并且深入到企业如何运用物质利益激励工作人员的讨论中,这被称为“利别尔曼大讨论”。这场讨论
A.倡导废除计划经济体制B.利于市场成分在体制内的运用
C.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D.助长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对下列表格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增长率(%)
1951—1960年1961—1970年1971—1980年
10.256.454.95

A.斯大林工业化导致经济逐渐萎缩B.赫鲁晓夫经济改革成效较为显著
C.勃列日涅夫执政致使经济陷入停滞D.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解决经济问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在其颁布的1959年至1965年的七年计划中,农业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达到了33%左右,而苏联最初的几个五年计划,农业和轻工业的投资加在一起也只有15%。由此可见,赫鲁晓夫意在
A.集中力量进行农村的建设B.纠正以往经济发展模式弊端
C.全面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D.不断提高当时农民生活水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59—1965年苏共国民经济七年发展规划规定,1959-1963年农产品的年均增长速度应为8%,而实际上前4年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7%,1963年则为负增长,按价值计算的总产量低于1958年的水平。这说明,当时苏联
A.经济改革的重点开始转向农业B.削弱了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C.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D.推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8 . 从1954到1958年,苏联政府投资67亿卢布,动员数十万志愿者,共开尽荒地四千多万公顷,同期全国粮食产量增长50%以上,其中的三分之一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A.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B.克服了农业集体化弊端
C.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D.农业领域成为改革重点
2021-02-04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赫鲁晓夫、勃列日湦夫相继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改革的侧重点放在农业领域B.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C.力图解决计划经济所致弊端D.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57年12月,赫鲁晓夫在中央全会上宣布农业落后的现象已经消除,农产品能够满足人民的需要。随即便决定削减国家对农业的投资。他做出这项决策的依据是
A.大规模开垦荒地迅速增加了粮食的产量
B.扩大玉米种植面积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C.实行粮食义务交售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D.加强对国营农场控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020-05-20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新疆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