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为山东某一中学生绘制的一幅历史没曲,该漫画所讽刺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B.斯大林改革C.勃列日涅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
2022-07-30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2 .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漫画的视角对一段历史的政治观念、社会问题、人文现象等做哲理的思考,从中可以悟到一个社会变迁的脉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幅反映苏联经济的漫画《军转民》

材料二

一幅反映苏联解体的漫画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该漫画揭示苏联经济发展的特征是什么?该特征产生的制度原因何在?

(2)材料二中的结局与材料一中漫画反映的问题有无关系?造成该结局的因素有哪些?

(3)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2018-02-2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二第七单元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时训练
3 . 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的人是
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斯大林
4 . 苏(俄)联在七十余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如图所示的几次较大规模的政策调整。这些政策

A.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B.巩固了集体农庄的基础地位
C.贯穿计划经济的理念D.反映出农业问题的复杂性
2020-04-09更新 | 918次组卷 | 27卷引用:(纲要下)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后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戈尔巴乔夫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见图)。封面主题词是:“Starting Over”(重新开始)。此图透露的信息是( )
A.试图说明战后美苏争霸结束B.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质疑
C.借用媒体宣传图谋思想渗透D.旨在消除意识形态的矛盾
2018-02-06更新 | 115次组卷 | 5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二第7单元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同步训练)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真正的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20世纪30年代)当绝望和大萧条袭来的时候,……通过新的政策、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目标战胜了恐惧。是的,我们可以!”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演讲文摘
(1)材料一中“新的政策”是指什么?该政策“新”在何处?
材料二 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1985 年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一战前的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1985年人均住房面积仅15平米,为西方国家50%;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4辆,仅为西方国家的17.50%。
——《全球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为此,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曾进行过什么改革?结果如何?
材料三

注:粮票(1955年起发行至1993年停止流通)曾关系到国计民生,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仍能昭示那个时期的经济体制特色,颇具史料价值。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是1983年7月8日由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的,它打破了“股票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的旧观念。此后,上市公司在中国纷纷涌现。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7 . 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从上图看这些改革对苏联经济建设的作用是(   )
①两者的改革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   ②从长期而言,都以失败而告终   ③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   ④两者的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