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苏(俄)联在七十余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如图所示的几次较大规模的政策调整。这些政策

A.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B.巩固了集体农庄的基础地位
C.贯穿计划经济的理念D.反映出农业问题的复杂性
2020-04-09更新 | 918次组卷 | 27卷引用:(纲要下)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后案)
2019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苏改革对比简表

中国改革苏联改革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签订包产到户“红手印”;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
1979年7月,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创办经济特区
1980年12月,颁发第一个个体工商业执照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遒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992年1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同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目标
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住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
2018年,中国GDP总量达到90.03万亿人民币,居世界第二位。
1961年,苏联大规模扩大垦荒与玉米种植;同时以国家收购制代替又务交售制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被迫退休
1965年9月,苏共中央实施新经济体制,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了企业自主权
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病逝。苏联经济继续滑坡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企业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1987年11月,戈尔巴乔夫发行《改革与新思维》一书,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与“新思维”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


依据材料并结合中苏改革的相关知识,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中苏关联,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 苏联官员巴卡京在评价戈尔巴乔夫改革时称:“改革我们制度的最高任务在于改造它的经济,在于确定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企业家自由活动过渡的最佳途径。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其余(如国家制度、政治结构等)都是次要的。”这一论述实际上是指
A.苏联改革重心转移过快导致局势失控
B.苏联社会问题的解决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C.戈尔巴乔夫采取的改革措施得到认可
D.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成效被全盘否定
2020-02-03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新教材精创】-第19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练习(2)
4 . 2005年5月,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时,普京总统说:“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政治悲剧。”导致苏联解体的最主要的原因(根本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B.戈尔巴乔夫实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D.民族问题是毁灭联盟的火药桶
5 .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共同点是
A.都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B.都企图改革斯大林模式
C.都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原有的经济体制
D.都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6 .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造成苏联“比发达国家差得多”的最主要原因应该是
A.经济建设模式的弊端重重
B.资本主义阵营的经济封锁
C.军备竞赛活动的负担沉重
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滞后
2019-08-17更新 | 808次组卷 | 16卷引用:考点33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A卷-纲要下-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7 .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任之初,他一直在思考改革,从何改起?戈尔巴乔夫心里没数。经过一个多月的思考,他颁布了《关于消除酗酒的措施》。但是,禁酒运动却遭到质疑和反对,到1988年便寿终正寝了。这从本质上说明他
A.着力改善民生
B.重点发展农业
C.改革方向未明
D.放弃计划经济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大规模垦荒。1954—1960年,苏联先后开垦荒地四千多万公顷,同期全国粮食产量增长50%以上,其中三分之一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由于经营管理不善,20世纪60年代初,垦荒区提供的粮食越来越少。1964年,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8.5%;第二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7.4%,比前五年下降1.1%,其后五年又下降3.0%;第三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

材料三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认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氏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认识。
9 . 美国国防部在20世纪80年代就曾估计,苏联在计算机电子学方面比美国落后十年,在电光敏感器、机器人技术、信号处理、通信技术等许多第三次科技革命最重要的技术领域,苏联也处于落后地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当时苏联
A.科技发展受到冷战制约
B.经济体制决定了技术革新
C.“新经济体制”收效甚微
D.科技进步依赖重工业发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全面实施后,农村富裕农民日益增多,到1927年大约有100万户。联共(布)领导人看待这一现象意见不一,担心市场发展会导致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增长。同时还要利用工农产品价格上的剪刀差来加速工业建设资金的积累。1928年初,国家收购上来的粮食只有513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89万吨。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过程。集体化运动中,苏联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行政命令体制,把农民束缚在农庄里,使农民失去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农牧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从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着手改革苏联的农村经济关系,主要是在推行集体承包的同时,广泛实行家庭承包和个人承包的形式,允许农民终身占有和继承土地,鼓励农户独立经营。但由于苏联的农村人口只占左右,且多是无法到城市谋生的老弱妇孺,没人愿意承包,因为他们无钱投资购买机器,靠人力有宅旁园地就够了。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收效甚微,农业发展的低迷状态未能得到实质性改善,农民大失所望,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摘编自邓倩《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的农业改革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推进农业集体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联农业政策调整失败的教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