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从根本上动摇了苏共在国家政治体系中领导地位的措施是(  )
A.戈尔巴乔夫将改革重心转向政治领域
B.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
C.戈尔巴乔夫提出“更新联盟”的构想
D.《阿拉木图宣言》签署
2021-09-0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有人这样评价苏联的改革“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B.重点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
C.否定科学社会主义,实行多元化、自由化
D.以经济管理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的做法
3 . 戈尔巴乔夫曾回忆说:“经历(1985年)四月全会的转折将近一年后,我们发现改革政策遇到了巨大的阻碍,因而许多人将这一政策视作昙花一现的例行行动……我感到党内和管理阶层官僚在强烈抵制,上面轰轰烈烈,下面却寂静无声。"由此可知,当时戈尔巴乔夫
A.对苏联改革前景持悲观态度B.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力主调整苏联国家改革政策D.强调苏联激进改革的必要性
2020-12-06更新 | 414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1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从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重新整顿农村经济关系,建立各种经济核算组织,改组农工综合体管理机构为经济实体,广“泛推行租赁承包制。此举主要是为了
A.使国民经济结构合理化B.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创新农业经营发展模式D.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2020-12-0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简图。对图中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A.苏联改革遵循了“实事求是”原则
B.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不断调整
C.苏联解体推动了“知识经济”出现
D.经济区域集团化推动了各国经济模式多元化
2020-11-19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二战后初期戈尔巴乔夫很快发现,仅在上层小修小补不能解决问题。为此,他先后在东欧和苏联国内大刀阔斧推动改革,其激进程度超设想。改革最终导致了东欧的剧变和苏联的解体。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
A."加速发展战略"使苏联在与美国的经济竞争中被彻底拖垮
B.以经济管理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的做法难以奏效
C.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导致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
D.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2020-11-12更新 | 2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考)
7 . 面对发展困境,苏联领导人曾作出了诸多改革努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赫鲁晓夫顶住了压力,勇敢地站出来揭露斯大林,破除个人迷信,成为苏联第一个改革者,在苏联历史上留下了不能抹煞的深深印痕。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对改革持积极态度,力图通过改革扭转经济下滑趋势。但从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开始,保守、僵化与停止改革的趋势日益明显。

——摘编自陆南泉《对苏联改革历史的回顾与再思考》

材料二   戈尔巴乔夫改革比中国改革起步晚,当时中国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戈尔巴乔夫并没有吸取中国的经验,仍受制于传统社会主义理念,其出发点是反对私有制,反对市场经济,仍在完善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1987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仍视市场为资本主义的,并没有超出当年改革的范畴,用国家订货代替国家计划,实质未变。

——摘编自左凤荣《对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主要原因的思考》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影响,分析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最终陷入困境的共同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严重缺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中苏改革呈现不同局面的主要因素。
8 . 有学者在评价二战后苏联某位领导人时说道:“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了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此人的改革
A.承认市场机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B.推动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C.动摇了苏共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D.使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居于劣势
9 . 戈尔巴乔夫首先进行的改革是
A.经济体制B.文化体制C.政治体制D.军事体制
2020-08-27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85年,戈尔巴乔夫刚上任,就果敢地撤换众多加盟共和国领导干部,其意图是为了把那些“阻挠执行新任务的人调开”,以推动改革,但他这一做法是对民族因素考虑不周的体现。他的这一做法
A.为苏联解体埋下隐患B.片面发展军事工业
C.未敢突破斯大林模式D.偏离社会主义道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