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2019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苏改革对比简表

中国改革苏联改革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签订包产到户“红手印”;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
1979年7月,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创办经济特区
1980年12月,颁发第一个个体工商业执照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遒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992年1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同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目标
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住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
2018年,中国GDP总量达到90.03万亿人民币,居世界第二位。
1961年,苏联大规模扩大垦荒与玉米种植;同时以国家收购制代替又务交售制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被迫退休
1965年9月,苏共中央实施新经济体制,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了企业自主权
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病逝。苏联经济继续滑坡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企业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1987年11月,戈尔巴乔夫发行《改革与新思维》一书,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与“新思维”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


依据材料并结合中苏改革的相关知识,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中苏关联,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大规模垦荒。1954—1960年,苏联先后开垦荒地四千多万公顷,同期全国粮食产量增长50%以上,其中三分之一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由于经营管理不善,20世纪60年代初,垦荒区提供的粮食越来越少。1964年,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8.5%;第二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7.4%,比前五年下降1.1%,其后五年又下降3.0%;第三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

材料三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认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氏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认识。
3 . 有学者认为:“他的悲剧在于他没能建立一个新的制度去代替他所破坏了的制度。他刮起了他最终难以控制、不可驾驭的强大的改革狂风。他大大改变了原来的体制,而又拒绝承认必须让整个体制解体。最后,他成了旧秩序的危险,新秩序的障碍。”该学者评价的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4 . 二战以后,面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先后实行改革,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源是
A.缺乏有利的国际环境
B.没有把握本国国情,改革指导思想出现偏差
C.领导人的个人专断作风
D.对农业重视不够
5 . 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
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
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
2017-08-08更新 | 541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0-2021学年同步课堂帮帮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6 . 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一位元老痛切地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的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B.苏联政局动荡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016-12-12更新 | 243次组卷 | 26卷引用:课时作业19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5年4月,戈尔巴乔夫谈到“加速发展战略”时说:“决定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方向的,不是市场,也不是自发力量,而首先应当是计划。同时,应当对计划工作采取新的态度,积极采用经济杠杆,为发挥劳动集体的主动性提供广阔天地。”苏共二十七大制定的1986 -1990年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核心仍是重工业,特别是机器制造业。从1985年5月开始,戈尔巴乔夫在全国动员一切力量开展反酗酒斗争。不仅禁止伏特加酒,还关闭了啤酒馆,街道上甚至出现了反酗酒纠察队,以恐怖手段吓唬顾客。反酗酒斗争特别有成效,含酒精饮料的产量在1985 -1986年减少了差不多1/20但苏联失去了重要财源,“国民经济3年至少损失670亿,而精神上的损失则是无法估量的”。这一运动还破坏了酒业和葡萄种植业。
——摘编自《拯救苏联;苏联历史上的三次改革》
材料二 中国改革大事记
时间
主要内容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7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现“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
1980年
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1982年
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的观点
1983年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年
5月,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5年
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
1987年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001年
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苏改革的不同。
(3)从中苏改革的实践,谈谈你的认识。
2016-11-27更新 | 219次组卷 | 3卷引用:课时作业19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8 . 戈尔巴乔夫在其著作《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说:赫鲁晓夫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因此,我承认改革是同赫鲁晓夫所做的事有一定联系的。这说明
A.二者的改革意图有相似之处B.二者的改革都突破了苏联的关键问题
C.后者的改革是对前者的改革的深化D.后者对前者的改革措施进行了模仿
9 . 苏联解体十余年来,在俄罗斯社会和广大历史学家的意识中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对苏联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新评价的新观点。
材料1:由俄罗斯教育部审定的《20世纪祖国史》中对赫鲁晓夫有这样的评价: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
材料2: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戈尔巴乔夫等)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
材料3: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具有两面性”。
(2)根据材料2和材料3简述“戈尔巴乔夫等”是如何“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