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无论在华盛顿还是海外,人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服务美国长远利益的初衷已不再有任何疑问,然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打消了疑虑,接受这样的思想:这个体系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

——《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之痒》《环球时报》2014—07—23

材料二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从而使世界货币体系由美元——黄金本位制转变为纯美元本位制,破坏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支柱。……从此以后,美国一方面可以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合法地通过大量印刷纸币进行美元贬值,赖掉原来的债务;另一方面又不断扩大国际收支逆差,让外国新流入资金为其新发行的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继续融资。

——刘自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历史影响新论》

材料三   在这10年中,全球各国外汇储备中欧元占的比例由18%升至27%,同期美元比例则由71.2%跌至62.5%,而单论市场流通纸币的发行量,欧元在2006年也已超越了美元。

——《欧元10岁:“危机涅槃”再出发》

材料四   金砖银行的成立将推动现有不合理国际金融体系和秩序的变革。……金砖银行和货币储备库的建立正是金砖国家摆脱布雷顿森林体系、提升全球经济治理权的正确选择。

——林跃勤《金砖银行:重构国际金融新秩序》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的具体表现。在实践中,“这个体系”是如何“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主动放弃世界货币体系核心支柱地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国际金融领域发生了怎样变化?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2 . 1945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重要事项都需会员国投票决定,投票权的大小与会员国认购的股本成正比。而1995年的《世贸组织协定》则将“协商一致”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投票表决只是辅助方式。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
A.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增强
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
C.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D.冷战结束推动国际决策民主化
2020-01-08更新 | 483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下图是1970年和2015年分洲CDP总量。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下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B.世界贸易范围的明显扩大
C.国际经济格局趋于体系化和制度化
D.经济区域化趋势日益加强
4 . 下表为1994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最终协议后的工业品关税变化情况。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协议前加权平均税率6.3%20.5%
协议后加权平均税率3.8%14.4%
协议后加权减税幅度40%30%

据此可知
A.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B.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
C.经济全球化推动贸易自由化
D.区域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加快
2018-09-1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月考历史试题(第17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80年代前只要美国和欧洲合作,就可以在GATT或WTO框架中主导多边贸易谈判其他国家只能听命于它们。……后来WTO多边贸易谈判走向停滞难以向前推进甚至有时还会遭受双边或区域多边协议侵蚀。这一变化表明
A.全球化趋势受到严重挑战
B.国际经济秩序在不断演进
C.国际贸易体系趋向不合理
D.区域集团化不利于全球化
6 . 下表为美国、日本、中国、印度四国在世界银行投票权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
A.布雷顿森林体系维持了美国投票权的基本稳定
B.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不断衰退
C.扭转了亚非拉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不利局面
D.国际经济秩序的逐步转移趋势
2018-06-0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仿真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00年以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基本固定生活在彼此隔离的地区。……1500年以后,西班牙人是果园爱好者,除了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外,还带来了种类繁多的水果。作为回报,美洲印第安人贡献出非常丰富的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和马铃薯,此外还有木薯、番茄等。……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后人类经济活动的新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认为“世界历史首次开创”以哪一历史事件为起点?这一时期世界联系日益密切主要得益于哪些新的发明?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强的原因。
(4)21世纪中国积极加入经济全球化,最突出的事例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2011年1月26日,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施瓦布在接受采访时说:“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这反映出
A.“一超多强”的世界政治格局形成
B.经济区域集团化取代全球化
C.世界政治经济的多极化趋势
D.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解体

9 . 全球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传统中国被全球化击败,却也从全球化中崛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二1870—1914年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通常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多个工业国家的崛起打破了英国独霸世界市场的局面,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市场走向成熟。

——王加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塑造者,逐渐走向了全球化舞台的中央,……今年,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标志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正式出台,这不单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升级版,也是中国提出的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版的全球化方略:一带一路》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早期全球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全球化的突出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前中国应对全球化的角色变化及方略,并从历史和国际的视角分析其合理性。

10 . 2014年,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基金建立,这是二战以来全球范围内第一个以新兴市场国家为主的银行,被视为全球金融格局正在发生巨变的标志性事件,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适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
B.反映发展中国家要求摆脱旧有体制束缚的愿望
C.说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发生了变化
D.有利于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2016-12-13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江西高安中学等九校高三下期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