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近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普遍发展不畅,国内经济增长乏力,财富分配不公,极端民粹主义崛起,政府为迎合民粹,而推行极端政策。这说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B.失去了全球化的主导权
C.找到了有效的应对策略D.也受到了全球化的冲击
2022-08-0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未来名校2023届高三8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技术通过扩散对霸权的兴衰产生了重要影响。无论是荷兰、英国,还是美国,技术扩散都在其崛起阶段提供了主要的推动力,并为之自主技术创新提供了基础。霸权兴衰更迭的不同阶段对于技术扩散的态度是迥然不同的。1750年开始的工业革命时代,更是建立在众多他国技术的基础之上。这一时期,来自意大利、德国、法国的先进技术大量涌进英国,并被整合与补充,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基础。在权鼎盛阶段往往会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如英国),这种政策有助于推动霸权国商品、资本等的自由流动,支撑霸权国家的竞争优势。同时也会导致各种专业技术知识的扩散,导致潜在的党争对手从技术扩救中获利。而在霸权的维系与衰落阶段,则往往会采取较严格的管控政策。

——据麦克法兰《现代世界的诞生》、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等整理

材料二 民族国家的出现,技术扩散逐步受到国家的主导。英国造船业的兴起,是从模仿荷兰的先进造船技术开始的。特别是在1688年荷兰总督威廉就任英国国王后,大力鼓励荷兰熟练工人去英国工作,进一步加速了造船技术向英国的扩散。1790年,英国的“叛国者”——塞尔斯莱特将英国新式纺纱机的每一个技术细节与相关知识熟记于心后移民到美国,并在美国成功仿制出新式纺纱机,成为美国近代棉纺工业的先驱。

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将一定的技术转移给东道国的中间品供应商帮助他们改善生产技术,甚至为之提供工人的技术培训。无论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还是工业化国家对不发达国家,技术通过进口对进口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较大的正效应。

——摘编自赵朝龙《近代霸权兴衰与护持的技术因素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在霸权兴衰更迭阶段对于技术扩散的不同态度,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现代不同时期国际技术扩散的基本路径并分析国际技术扩散的影响。
3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跨国公司的数量从1955年的170家增加到60年代末的2468家。西方主要国家的跨国公司数量在60年代已达到7276家,到1973年又增加到9481家。70年代,跨国公司内部贸易额已占全球贸易额的1/5,80年代初,跨国公司的出口额已占资本主义世界出口总额的80%。依据分析,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A.推动了战后世界国际分工的迅速发展
B.开启了资本国际化的历史进程
C.取代了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生产结构
D.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融合
2021-05-07更新 | 21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全球化]

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国际贸易向世界规模发展的序幕。商品流通、贸易往来、货币支付等活动,遍及五大洲。大宗烟草、玉米、橡胶等新物产出现于欧洲市场,原来在近东贸易中数量极少的商品如香料、茶叶、大米、蔗糖等成为大宗商品,进出口量骤增。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法国、英国等国相继为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得以最终确立,市场的扩大势必促进社会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世界市场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冲击着落后的社会经济结构,加速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孕育和成长。

——摘编自孙明《概述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经济意义》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据联合国《1997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发展中国家1996年接受了129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外投资了510亿美元,二者都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同时,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60%上升到1990年的73.3%和1994年的77.7%。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不稳固、市场发育不完备、经济结构相对脆弱等因素影响,很容易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而产生国内经济波动。在21世纪,以信息革命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仍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传统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有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集中的趋势,而发达国家则更加注重发展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跨国公司将日益成为世界生产的主要组织者和主要投资者。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速度还会日益加快。

——摘编自张文红《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具体表现并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并分析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信息化时代,法国国内电影票房因好莱坞电影的大举入侵而大幅下滑,法国青年趋之若鹜的是用英语演唱的歌星,法国歌星也用英语现场演唱;来自美国的畅销小说充斥法国书店;在高科技信息产业中,法语更是难敌英语。这一现象表明
A.文化扩展是美国推行冷战的重要手段
B.法国文化已跟不上信息化时代的潮流
C.文化产业投入大的国家扩张能力更强
D.民族文化遭渗透的实质是经济全球化
6 . 1975年8月,利马不结盟会议通过的《利马纲领》提出:通过特殊途径加速发展不结盟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自身之间的经济、财政等密切合作……对付跨国公司和外国资本应采取多国合作和共同处理的态度……以达到国际秩序较大幅度的民主化。据此可知,该纲领
A.加快不结运动规模扩大B.降低了美苏冷战的剧烈程度
C.改变了第三世界崛起路径D.利于促进国际关系走向缓和
7 . 联合国国际粮食危机报告预计,2022年全球将有42个国家或地区面临粮食危机,影响1.79亿~1.81亿人,而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一边操纵全球粮食贸易体系,构建粮食霸权,一边将粮食危机的原因归结为俄乌冲突的长期化。这表明(     
A.美国掌握了全球经济命脉
B.经济全球化的弊端开始显现
C.贸易体系规范化的必要性
D.全球合作治理模式亟需完善
8 . 有学者说,美元仍将是最主要的世界货币或世界货币之一,只是美元在世界范围内从事各种交易的份额会逐渐下降,欧元、人民币,甚至印度卢比都有可能被越来越广泛地接受和使用。该论述意在说明(     
A.美国的经济实力不断下滑B.世界货币向多元化趋势发展
C.美元的长期衰落不可避免D.各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提高
2022-11-1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19年德国一项民调显示,55%的欧洲民众认为全球化是机遇,45%的民众认为全球化是威胁。高学历民众一般认为参与全球化具有积极效应。收入较低、受教育程度低与年龄大的民众一般认为全球化是威胁,而这些民众又大多属于右翼和民粹主义政党阵营。据此可推知,民众对全球化的不同看法(     
A.严重损害了欧洲小国的利益B.导致欧洲民族主义政党兴起
C.反映了欧洲多数国家的诉求D.对欧洲社会的影响呈现不均衡性
10 . 15世纪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是一次自然地理意义上的大发现;当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被誉为第二次“地理大发现”,是经济地理大发现。对此解读最恰当的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A.加速了中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B.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
C.为世界提供了规模空前的市场空间D.助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021-06-13更新 | 15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