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域道通以后,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为一体,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除此以外,中原同西域乃至更远地区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西域的葡萄、石榴、苜稽、胡丘、胡麻、胡瓜、胡蒜、胡桃等植物,陆续向东土移植;西域的良马、骆驼、各种奇禽异兽以及名贵的毛贸品,也都源源东来。以后,佛教和佛教艺术也经中亚传到西域,再向东土传播,对于中国文化发生了根大的影响。中原地区则向西域输送大量的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并把铸铁、畲井(包括井渠)的技术传到西域。这种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也丰富了中原汉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下)册》

材料二   近代以来,通商口岸的作用和影响对于中国来说是“利害参半”。伍廷芳等诸多清朝官员认为,对外开埠通商“利多害少”,主张自开商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危局,推动了清王朝自开商埠的实施。清末新政时期,自开商埠为数更多,先后开放岳州、秦皇岛、济南等地。1905年,沙俄企图独占东北。为了抵御沙俄侵略,清政府采纳张之洞的建议,全面开放东北。自开商埠中的各方面主权完全属于中国,更不准在此设立租界。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五十讲》

材料三   下表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部分)

时间大事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
1980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1984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
1997中共十五大提出“走出去”战略。
2001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3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西汉丝绸之路开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近代开埠通商相比,当今中国对外开放有哪些发展。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迅速增长的原因。
2022-05-3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华侨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历史试题
2 . 下表所示为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1年7月对世界经济增长率分析的数据(上年=100,单位:%)。该数据反映了表3
地区/时间2020年2021年预测值2022年预测值
世界-3.26.04.9
发达国家-4.65.64.4
发展中国家-2.16.35.2

A.西方国家陷入经济衰退泥潭B.东方国家超越西方发达国家
C.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复苏艰难D.世界经济发展呈渐变的态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一些经联合国或其他国际组织建议的每年在国际范围内开展的单项主题活动日,也被称为国际日(世界日)。这可以说明
1月24日国际教育日
3月21日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
4月25日世界防治疟疾日
6月20日世界难民日
A.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加剧B.世界性问题需要国际合作应对
C.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起决定作用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阻挡
4 . 下表是英国学者戴维·赫尔德在他的著作《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书中统计的 1820—1985 年部分年份英美进口关税率(%)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
A.英国处于"世界工厂"地位B.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C.美国的经济远远落后于英国D.世界贸易的体系化制度化趋势加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1965年—1992年高收入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占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能够用来说明
国家类别1965年GDP占全球比重1970年GDP占全球比重1992年GDP占全球比重
高收入国家70.53%74.99%79.41%
不发达国家8.14%8.08%4.25%
A.经济全球化的弊端B.两极格局的瓦解
C.全球经济重心转移D.经济区域化倾向
6 . 下表是1960-1980年世界范围产业结构发展概况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国家类别农业(%)工业(%)第三产业(%)
1960年1980年I960年1980年I960年1980年
33个低收入国家50561835329
63个中等收入国家241530404645
19个发达国家6440345462
A.世界各国农业生产普遍呈现出衰退趋势
B.二战后世界各国经济都持续发展
C.产业结构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D.滞胀危机导致发达国家工业衰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部分数据情况。据此可知

A.中国贸易的世界比重上升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D.外贸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主导
8 . 1985年和2015年各地区对全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幅的贡献如下表:
欧洲北美日本中国亚洲新兴经济体拉丁美洲中东、非洲及世界其他地区
1985年22%28%13%11%7%9%9%
2015年15%13%1%37%26%09%

据此可知:
A.发达地区经济陷于停滞
B.世界经济秩序发生深刻变化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快
D.国际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
2018-07-1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推动下表所列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成立时间名称
1962年中美洲共同市场
1967年东南亚国家联盟
1974年西非经济共同体
1975年拉丁美洲经济体系
1983年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A.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的逐步瓦解
B.新兴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一体化开始影响发展中国家
D.南北合作推动区域经济集团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所列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全球化发展的两种观点,能分别支持这两种观点的典型史实是
类别极端全球主义者怀疑论者
观点全球化是人类活动框架的重组,是民族国家的终结。全球化加剧了不同文明的冲突,民族及宗教纠纷,领土争端仍然存在。

A.联合国的建立 / 美苏“冷战
B.欧盟的成立和发展 / “9·11”事件
C.跨国集团的出现 /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中国加入WTO /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