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0 道试题
1 . 如图是创作于1989年的漫画《大买主》,图中的“101毛发再生精”是80年代深受消费者青睐的一款生发产品。该作品(     
A.体现出商业宣传与艺术审美的结合
B.反映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显著
C.讽刺了经济建设过程中的浪费行为
D.意在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2022-07-27更新 | 237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许多问题引起人们关注,漫画《何时良心发现》反映了(     
A.全球发展中存在不平衡性B.发达国家应该承担责任
C.全球化面临挑战D.治理环境问题刻不容缓
2022-07-2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东沟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之日起,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就开始启动了。从地理大发现开始,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就一直处于不断扩张中。从19世纪后期到一战期间,国际贸易迅速发展。20世纪早期,一个全球贸易体系正式形成了。随后的一战和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打断了全球化。直到二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恢复。20世纪70年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建立了高度自由化的贸易体系。20世纪80年代以后,自由贸易体系向发展中国家扩展。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下,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在世界生产等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本文结合一些欧美学者的研究,将经济全球化划分为19世纪70年代中期至1914年一战爆发和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的两轮进程。第一轮全球化由欧洲帝国主导,列强创建的主权原则、协约关系、同盟体制以及国际法等制度约束着国家间的交往。20世纪80年代,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加速了全球市场的构建。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建立起一整套多边机制和国际规范。而这种秩序正面临着以中国为首的第三世界的崛起带来的挑战。这一秩序本身的衰退和弱化,中国的国际秩序主张也相应地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建立国际新秩序,到21世纪初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王玉主《国际秩序与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与影响机制》


(1)概括分析材料一、二对于经济全球化认识的不同点。

材料三   当前,在反全球化的力量中,20世纪后期兴起的生态主义是一支重要力量。20世纪末复兴的民粹主义也是反现代化—全球化的一股重要力量。在讨论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全球化思潮的本质时,还必须看到这与西方一些人想保持自己的优势与富裕有关。西方有学者1997年就曾提出:“敌视全球化的立场说到底是不道德的……它想抑制第三世界的各种愿望,以保存西方特殊劳工模式的种种好处”。另外,反现代化—全球化也与极端民族主义、排外主义等有关,这些思潮也是以反全球化的面目出现的。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反全球化的力量和表现;并说明西方发达国家反全球化的原因和目的。
2022-06-24更新 | 304次组卷 | 7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2015年,英国《金融时报》指出,欧洲与其他受到美国影响的国家积极投身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设,这预示着全球经济治理的一个新方向,即欧洲向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靠拢,使得全球金融政治的天平更加平衡。这表明亚投行建设有利于
A.完善布雷顿森林体系B.重塑国际金融秩序
C.开创中欧经贸新纪元D.缩小南北经济差距
2022-06-21更新 | 302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纺织产业的全球转移

近代以来,纺织产业作为世界各国工业化的先导性支柱产业,扮演了一个国家崛起的重要历史角色,并出现了全球转移。

材料一   


材料二   18世纪后期棉纺工业技术发明……为英国棉纺工业革命的起飞提供了技术支持。……对不同的资源和为控制这些资源而建立的不同网络——包括加勒比海的棉花种植园、从非洲强行贩运而来的奴隶劳动力、大西洋沿岸的市场、组织化的远洋运输、国内棉纺工业、银行和金融行业等—的统合和控制,对其成为工业革命的领袖至关重要。

——王希《<棉花帝国>中文版序》

材料三   二次大战后,美国引领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国内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钢铁、纺织等资源、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开始向日本和德国转移,是为全球第二次产业转移。……日本通过承接美国转移产业和投资资本,大大加快了战后重建和工业化进程,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和经济强国。

——《五次全球产业转移与中国经济起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纺织产业中心发生了几次全球转移?第二和第四阶段的背景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18世纪后期棉纺工业技术发明”列举一项。“建立的不同网络”指的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概括纺织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纺织产业的全球转移”?
2022-06-10更新 | 21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

材料一   民户与土地是古代中国的根本所在。如何有效地控制民户是基层行政组织担负的根本任务,而控制民户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建立一套严密的户籍管理制度。由于中国形成了差异性极大的自然经济区域,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古代乡里基层组织必须适应乡里社会特定的自然、经济、政治条件,成为相对独立的基层管理系统。

——摘编自韩秀桃《中国古代乡里基层组织特征》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古代乡里基层组织的特征。

材料二   现行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在二战后美欧等发达国家主导下形成,是一种以多边贸易体制和国际货币金融体制为核心,通过经济、贸易、金融协定等国际条约体系来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经济治理模式。



(2)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历程。
2022-06-08更新 | 38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一般是由两个以上跨越国界的政府、社团或个人基于共同的目标和特定的利益而建立的各种组织。国际组织机构则是确保国际组织有效运行的行政管理机构,国际组织机构的落户意味着国际会议、国际活动和国际交往的增加。

材料一   


材料二   


——以上材料均据侯纯光杜德斌《百年来国际组织机构地理位置的时空演化:集聚模式与影响因素》


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初以来新成立国际组织时空演进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022-06-07更新 | 369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据新华社2021年报道,在芯片产业链中,中国芯片企业只有在芯片设计、芯片封测这两大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但在芯片产业链中最为核心的EA软件、半导体设备以及半导体材料中,中国则需要从美国和日本引进,而且在这一方面受制于美、日两国。这一现象反映出
A.全球化背景下产需现过剩的局面
B.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经济的交流
C.国家核心科技自强自立的重要性
D.全球化趋势造成各方利益的失衡
2022-06-05更新 | 483次组卷 | 6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2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创造了形态各异的、璀璨夺目的文化样式,各种文化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做出了贡献。“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上,我们应该把和平放在第一位。不同文明的国家之间有没有可能和平相处?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有60多亿人口,200多个国家,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有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和道教等多种宗教。正是这些不同文明的相互依存、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映生辉,才构成今天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摘编自秦治来《尊重、维护和推进世界文化多样性》

材料二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凭借自己在世界贸易体系的强势地位和科技优势,将自身的文化产品销往世界各地,美国“三片”(“薯片”、“芯片”和“大片”)在世界各地大行其道。他们在获取巨额利润的同时,也积极推动海外文化传播。与此相对照,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文化则受到强烈冲击。以语言为例,每一种语言都蕴藏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智慧,任何一种语言的消亡都可能导致语言使用者对原属种群的文化认同的消失。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计,到21世纪末,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区,约90%的语言可能被强势语言所取代。

——摘编自周文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形成、意义及困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文化的基本特点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促成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拉丁美洲经济学家提出了“依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世界经济领域中,存在着中心—外围层次,“中心”国家造成了“外围”的不发展,“外围”应独立发展民族经济,走出依附。这一理论的提出(       
A.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B.加速了拉美地区殖民体系崩溃
C.旨在切断与西方国家的联系D.改变了不平等的国际分工体系
2022-06-03更新 | 365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2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