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经济全球化是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不同的世界发展状况,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阶段。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二是两个平行世界市场阶段。一战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随着新的社会制度的出现,新的生产方式随之产生,尤其是二战结束后,随着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一个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平行的世界市场出现了。两个市场并不是完全互相封闭的,而是在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微电子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既进行着激烈的互相竞争,也有一定程度的合作,推动着经济全球化走向体系化和制度化。三是经济全球化阶段。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得到缓和,两个平行市场亦不复存在,各国相互依存大幅加强,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广泛运用,使得经济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向前的动力,向后的阻力”均有了新发展。一方面,以信息革命为先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奏响了世界互联互通的新乐曲,各种新技术、新制度把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美国提出“美国优先”的口号,在国际事务中推行单边主义,经济全球化遭遇巨大阻力。当然,经济全球化必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继续向前发展。

——摘编自陈江生《经济全球化发展历史阶段特征及规律》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全球化发展历史阶段的特征。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全球化不同阶段是如何应对的。
2022-07-0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洲的原始居民印第安人在长期的辛勤劳作过程中,培育了很多为美洲大陆所独有的粮食、瓜果和蔬菜玉米就有七百多个品种。这是印第安文明对人类的重大贡献。随着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新旧大陆之间的物产得以交流。

——木丁《哥伦布引起的物种交流》

材料二   1980年杂交水稻首次走出国门以来,其稳定的增产潜力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政府及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已将杂交水稻技术视为增产粮食、解决人类饥饿问题的首选技术。近年来,杂交水稻在国外年推广而积已达600万公顷,主要推广国家有印度、孟加拉国、越南、菲律宾、巴基斯坦、美国、印度尼西亚、缅甸、巴西及马达加斯加等。

——袁隆平为《杂交水稻国际推广实务》作序

材料三   棉花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15世纪末至纪后期,依靠国家军事力量的支持,欧洲的公司从印度购买棉纺织品并带回欧洲。18世乡已后期至19世纪,英国在全球棉纺织业生产中的中心地位得以强化,并建立了以其为中心的世界秩序。19世纪至20世纪,印度、埃及、巴西等国的乡村成了棉花种植区开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作为棉纺织品的消费市场。

——摘编自李月玲《从全球史视角探析现代世界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洲与中国农作物对外传播的不同方式,并分析其各自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棉花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作物全球化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