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历史上看,全球化可以说从哥伦布发现美洲时就已经开始了。随着欧洲民族国家体系的形成,全球化就伴随着战争、暴力、殖民扩张、资本输出、自由贸易等各种因素而不断演进。……到20世纪初期,全球化迎来了其自身发展的第一次高潮。这一次高潮随之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打断。……从80年代开始,全球化开始了它的第二个进程和高潮:这一进程是与两极体制的终结联系在一起的。
材料二 例如,我们要参与全球竞争,要加入WTO,但谈判进行得那样艰难和旷日持久,其中固然有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设置种种非经济因素的政治障碍;同时也确实有我们自己的发展水平问题。作为“全球化”和全球竞争的“后来者”。中国只能在发达国家早已制定的条款和“游戏规则”上进行“讨价还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异同点。并说明当今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2)我国是如何努力改变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后来者”地位的?
2018-07-1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2 . 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热门话题之一。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理解是(  )
①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地的联系空前加强 ②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掌握主动权
③两极格局结束为全球化发展减少了障碍 ④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18-07-1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宣威市二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3 . 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
A.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B.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
C.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D.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2018-06-10更新 | 3676次组卷 | 83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凤凰网2014午9月17日)

材料二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伊莎贝拉女王(到)英国女王维多利亚,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三   全球化带来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相互依存,“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将给世界带来无限生机和美好前景……首先,“一带一路”具备强大的经济投入,一些地区建造更多基础设施,像公路、铁路以及船运等,从而拉动经济增长。“一带一路”将成为精彩的范例,供国际社会在推进不同地区之间合作时参考……“一带一路”是全球化的“新脚步”。这将充分调动沿路国家未充分开发的增长潜力,也将极大缩短欧洲和中国陆路交通的时间,未来东西方贸易将更便捷,成本更低。

——《南方周末》2017年5月10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海上丝绸之路在“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近代西方列强征服世界的手段与古代中国有何不同。并从全球化的视野出发评价西方列强征服世界的活动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利因素及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12年9月17日,中国金融40人论坛指出:“今天的世界需要新的‘马歇尔计划’,促进全球范围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以打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瓶颈,并给高收入国家的结构性改革提供空间。”这一设想
A.以推动世界经济整体发展为目的
B.以全球基础设施为主要投资范围
C.以扩大资本在全球的流动为手段
D.对促进高收入国家的发展更有利
6 . 二战后出现了很多国际组织利益集团,如“北约”、   “华约”、 “欧盟”、 “WTO”等。“北约”、“华约”、“欧盟”、“WTO”四个组织成立时,总部分别设在(  )
A.布鲁塞尔、莫斯科、布鲁塞尔、日内瓦
B.华盛顿、莫斯科、布鲁塞尔、日内瓦
C.华盛顿、华沙、马斯特里赫特、日内瓦
D.布鲁塞尔、华沙、马斯特里赫特、纽约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诘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正是这种持续的相互需要,才使得朝贡体系能够维系千年之久……进入近代,在组织严密,实力雄厚的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击下,朝贡体系逐渐逊位,在19世纪后期最终解体

——摘编自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等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积极开展主场外交,深度参与全球治理,频频提出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中国和平外交思想,也是基干对当今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这一目标不仅反映了中国国家利益的追求,同时也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于和平发展的共同诉求。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致力于探索打造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模式,承担起越来越大的国际责任,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赵晓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下的中国外交创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系走向解体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古代朝贡体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意识”上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的理解。

8 . 如果我们把经济全球化看作是一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过程,那么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是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存在的现象
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
C.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
D.各国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不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2003年11月,世贸组织总干事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正从世界第五大贸易国转变为第四位,很可能会上升到第三位。我刚刚得知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已居世界第三位,仅在美国、德国之后。”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B.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迅速上升
C.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受益远远高于美、德
10 .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部分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都在昭示民粹主义抬头。全球化遭到了民粹主义的严重挑战。但是,“一带一路”建设和亚投行等“中国方案”各种自由贸易区、2017年欧洲几场大选对民粹主义的胜利,等等,使我们不能盲目断言全球化退潮。据此推断
A.全球化已经遭遇重大失败
B.全球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
C.民粹主义可能取代全球化
D.“一超多强”会长期存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