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将2万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税率提至历史新高,使美国整体应税商品的平均关税税率从1928年的38.8%高到了1932年的接近60%同一年,据研究发现加拿大率先对美国商品加征新关税,并减少与美国的贸易往来,而英国在19311932年也分别通过《非常进口税法》和《进口关税法》,提高了进口关税并限制了美国商品的进入。

——姜超《知往鉴今,上世纪20-30年代的美国》

材料二   1979年中美建交后,贸易关系有了很大改善。19811983年中美贸易出现波折,主要原因是美国继续对台军售。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当局又把中美相压给予的最惠国待遇与所谓中国"人权问题"挂钩。中国入世以后,中美贸易摩擦频次增多。与此同时,据研究发现中国对美国商品技术和资金等方面有巨大的需求,美国对中国制造业的产品日益依赖,双方的经贸实往互补性很强。中美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对美国来说并非至关重要。19851991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从4.28亿美元增加到127亿美元,2017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占其全部对外贸易逆差的47%。特朗普就任后,把中国作为践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焦点国家,发动了史上国家间最大规模的双边“贸易战”,为中美贸易的健康发展蒙上了阴影。

——摘编自卢荣忠、孙忠《中美贸易的特点及其发展前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美贸易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该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
2022-01-03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2 . 二战以来,世界各国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各国加强合作,推动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战时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急剧扩张,美国追求世界霸权的野心越来越大,在对外政策上,从战前的孤立主义,迅速转向全球扩张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初期,美国在带头筹建联合国、争夺国际政治霸权的同时,还积极筹划在战后世界的经济领域中建立美国的霸权地位,打算从金融、投资和贸易3个方面对外扩张,而这3个方面都同确立美元霸权地位有关。

——刘绪贻《美国通史》(第6卷)

材料二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它是以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和具有的新特点作为基础的,并使之与过去的以宗主国为核心的经济集团有了很大的不同。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的变化,使世界范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于经济领域;世界经济当前的困难局面使市场问题更加尖锐和突出,这些使区域集团化得到了新的推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既有加强地区性经济分工与协作推动多国经济加速发展的一面,也有使统一的世界经济发生一定割裂的一面,其利弊需要作具体的分析。

——王怀宁《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曾经被人们视为阿里巴巴的山洞,现在又被不少人看作潘多拉的盒子。国际社会围绕经济全球化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

——习近平在2017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演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筹建联合国的设想源于哪次国际会议,列举美国通过联合国表现其霸权主义的历史事件。并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在经济上建立霸权地位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指出全球化被不少人看作“潘多拉的盒子”的原因,并简要分析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所产生的“利弊”。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们通过海陆通道进行外贸活动。唐宋至元,海上贸易日渐兴盛,形成了一批重要的外贸城市。明清时期,借助国内经济、市场,外贸进一步发展.郑和下西洋把贸易区域扩大到波斯湾、红海及东非沿岸,但这种官方贸易逐渐式微,同时,东南沿海地区的普通民众“一叶之舟,率得厚利",甚至形成了王直等实力强大的民间贸易集团;广州在全国贸易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澳门等城市也成为重要的外贸口岸。菲律宾的马尼拉等地形成了新的贸易中转站。中国主要出口纺织品、瓷器、茶等,换回各地特产和大量白银。18世纪以后,中国海外贸易最终衰败.

——摘编自杨瀚球《十五至十七世纪中西航海贸易势力的兴衰》等

材料二   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欧洲贸易网中,意大利威尼斯等城市的地住不断下降,而里斯本、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地则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随之,世界逐渐形成一个直接联系、西欧资本主义主导的统一市场。荷、英、法等逐渐形成近代国家,政府重视商业和外贸,支持、参与民间建立一批新型股份公司,国家给予公司种种特权,支持其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其中包括臭名昭著的“三角贸易”。

——摘编自李壮《15世纪以来欧洲列国与中国经济政策分野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外贸变化的表现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前后西欧外贸发展与中国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外贸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促进外贸的健康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