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一朵蓬松、轻盈、洁白的棉花,串联起横跨数百年的世界近现代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1世纪之前,当时世界上只有南亚、东非以及美洲中部生产棉花,此时棉花产业发展非常缓慢。15世纪,随着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整个世界走向了转折点,而且欧洲人发现了日后成为世界棉花的重要产地——美洲。1497年,当达·伽马成功绕过好望角,打通印度新航线的时候,印度的棉花加工技术也传入欧洲,欧洲有了重塑全球棉花网络的可能。伴随着殖民扩张的推进,一个由欧洲人主导的,将亚洲、非洲、美洲紧密联系起来的贸易体系逐渐形成了。到了1860年,整个欧洲,特别是英国,已经成为世界棉花网络的中心。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二   气候湿润、土壤肥沃的南亚被考古学家认为是棉花作物的发源地。印度曾长期占据着全球棉花贸易的主导地位。17世纪末,印度控制全世界四分之一的纺织品贸易。工业革命后,英国棉布对印度的冲击巨大,在极短的时间内击垮了印度本土的制造业。马克思评价:“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纺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摘自【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等内容

材料三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日益突出。20213月,H&M、耐克等多家企业因抵制新疆棉花在中国互联网上引发众怒。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权威媒体发声谴责,国内明星宣布终止与涉事企业合作,电商平台和手机应用纷纷下架相关产品。有评论认为新疆棉花事件是西方国家打压中国崛起,掀起的新一轮棉花战争。该事件值得深思,当全球市场把世界紧紧联结在一起,大国之间的互动、合作和依存关系开始增强,无论是崛起为大国还是维持大国地位,已不可能再走那种依靠战争打破原有国际体系,依靠集团对抗来争夺霸权的老路。如果沿用传统大国的思维方式来构造今天的世界,如果以不切实际的征服幻想来鲁莽从事,都将是一种时代的错位。

——综合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内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棉花帝国逐步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应如何评价英国对印度的侵略?结合所学写出甘地经济思想的中心口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人类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021-10-21更新 | 198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北碚区朝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国际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材料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组织的分类》整理


依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5年以来国际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可从背景、趋势、特点、影响等任一角度提炼主题,展开说明。)
2021-03-04更新 | 252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江津中学、铜梁中学、长寿中学等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花木兰是中国传统故事中忠孝礼义克己形象的典型,而迪士尼版本下的花木兰是一个追寻自我、释放天性的自由主义形象。这反映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A.文化的统一性B.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C.文化的差异性D.文化体系的完整性
4 . 二战以来,世界各国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各国加强合作,推动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战时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急剧扩张,美国追求世界霸权的野心越来越大,在对外政策上,从战前的孤立主义,迅速转向全球扩张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初期,美国在带头筹建联合国、争夺国际政治霸权的同时,还积极筹划在战后世界的经济领域中建立美国的霸权地位,打算从金融、投资和贸易3个方面对外扩张,而这3个方面都同确立美元霸权地位有关。

——刘绪贻《美国通史》(第6卷)

材料二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它是以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和具有的新特点作为基础的,并使之与过去的以宗主国为核心的经济集团有了很大的不同。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的变化,使世界范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于经济领域;世界经济当前的困难局面使市场问题更加尖锐和突出,这些使区域集团化得到了新的推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既有加强地区性经济分工与协作推动多国经济加速发展的一面,也有使统一的世界经济发生一定割裂的一面,其利弊需要作具体的分析。

——王怀宁《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曾经被人们视为阿里巴巴的山洞,现在又被不少人看作潘多拉的盒子。国际社会围绕经济全球化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

——习近平在2017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演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筹建联合国的设想源于哪次国际会议,列举美国通过联合国表现其霸权主义的历史事件。并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在经济上建立霸权地位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指出全球化被不少人看作“潘多拉的盒子”的原因,并简要分析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所产生的“利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状况


材料二 一种新的国际体系现已明确地取代了冷战体系,这就是全球化。……全球化不止是一种经济倾向,也不止是一种潮流。和所有旧的国际体系一样,它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所有国家的国内政治、经济政策与外交政策。

——【美】托马斯·弗里曼《重新定义冷战后时代:全球化辨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世界贸易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发展态势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进程。
2021-12-2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21986年部分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比上年增长%)

年份中国美国苏联
1962-6.55.86.9
1968-6.54.18.3
1974-1.1-0.75.4
19807.8-0.23.9
19868.33.82.3

——据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编《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比较统计资料》

材料二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超越国家界限的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等各种新势力越来越强大。与此同时,西方政府和各种媒介也连篇累牍地宣传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主权已弱化”,“主权概念已过时”,强调“资本应打破国界自由流动”。1998年,全世界的国民生产总值28.86万亿美元。占世界人口约17%的24个发达国家,拥有世界生产总值的79%;而占世界人口83%的发展中国家,仅占世界生产总值的21%。发达国家还把污染环境的第二产业大量迁到第三世界国家。90年代造纸所耗木材为50年代的两倍,而美国、日本、欧洲纸制品消费占世界的2/3,所用木材几乎全部来自第三世界。可以说,在当今世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政治、科技和军事实力,不仅从整体上统治着全球的经济政治“新秩序”,而且在思想文化上同样从整体上统治着全球。

——摘编自李慎明《全球化与第三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三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及基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面临的困境。
(3)综上,谈谈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2022-01-19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们通过海陆通道进行外贸活动。唐宋至元,海上贸易日渐兴盛,形成了一批重要的外贸城市。明清时期,借助国内经济、市场,外贸进一步发展.郑和下西洋把贸易区域扩大到波斯湾、红海及东非沿岸,但这种官方贸易逐渐式微,同时,东南沿海地区的普通民众“一叶之舟,率得厚利",甚至形成了王直等实力强大的民间贸易集团;广州在全国贸易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澳门等城市也成为重要的外贸口岸。菲律宾的马尼拉等地形成了新的贸易中转站。中国主要出口纺织品、瓷器、茶等,换回各地特产和大量白银。18世纪以后,中国海外贸易最终衰败.

——摘编自杨瀚球《十五至十七世纪中西航海贸易势力的兴衰》等

材料二   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欧洲贸易网中,意大利威尼斯等城市的地住不断下降,而里斯本、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地则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随之,世界逐渐形成一个直接联系、西欧资本主义主导的统一市场。荷、英、法等逐渐形成近代国家,政府重视商业和外贸,支持、参与民间建立一批新型股份公司,国家给予公司种种特权,支持其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其中包括臭名昭著的“三角贸易”。

——摘编自李壮《15世纪以来欧洲列国与中国经济政策分野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外贸变化的表现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前后西欧外贸发展与中国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外贸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促进外贸的健康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201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接受央视采访时说,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碳减排方案,2050年之前全球碳排放量总量为固定值8000亿吨。27个发达国家的11亿人口排放占比为44%,剩余国家的55亿人口排放占比为56%,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多2.3倍的人均累计排放权。而从1900年到2005年这105年之间,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是发展中国家的7.54倍。据此可知,丁仲礼院士认为
A.发达国家更加勇于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
B.发展中国家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C.碳减排方案应该重视人类共同发展利益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碳排放总量相同
2021-03-19更新 | 180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强基联合体2021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全球不平等∶一个全球化时代的新手段》中写道∶"以收入为标准,研究了从1988至2008年的赢家和输家。大赢家中既有全球最顶尖的那1%高豪,也包括在新经济体的中产阶级;而大输家——那些得到很少甚至一无所获的人,包括发达国家的贫民和中产工薪阶级。全球化并不是造成此状况的唯一原因,但无疑是原因之一。"这表明
A.经济全球化需要发展中国家参与B.发达国家充当了全球化的领导者
C.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贫富分化加剧D.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化主要受益者
2021-05-05更新 | 1826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九)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