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举办的部分国际会议

会议名称举办时间参加人员会议主要议题
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1952年代表来自中国、苏联、印度、日本、澳大利亚、智利等37个国家反对美帝国主义扩张,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维护亚洲及太平洋区域的和平和安全
印度支那人民最高级会议1970年越南南北两方、老挝、柬埔寨、中国代表讨论共同反对帝国主义的重大问题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年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等19个国家或地区的代表参与、合作,促进亚洲太平洋地区共同繁荣
第三届金砖国家峰会2011年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的国家领导人深化在金融、科技、能源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改革全球治理体系,增加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代表性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2015年代表来自全世界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搭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
20国集团杭州峰会2016年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十二个重要经济体的代表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据陈泽炎《国庆70周年:从不同时期我国举办的七场重要国际会议看中国对外交往的不断发展》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至少两次国际会议,从中概括一条历史发展趋势,并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列出国际会议,结论准确,持论有据,阐述清晰。)
2023-03-23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A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疆各城自乾隆年间始归版图,无论开辟之难,即无事时岁需兵费尚三百余万,徒收数千里之旷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卮,已为不值。……况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防不防,则心腹之大患愈棘。孰重孰轻,必有能辩之者。此议果定,则已经出塞及尚未出塞各军,似须略加核减,可撤则撤,可停则停。其停撤之饷即匀做海防之饷。否则只此财力,既备东南万里之海疆,又备西北万里之饷运,有不困穷颠蹙者哉?”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1874年)

材料二   “一带一路”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鸿章的核心思想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带一路”构想提出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带一路”构想与李鸿章思想不同之处。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上半叶是人类历史上权力斗争异常惨烈的一段时期,战争的浩劫加深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人们希望通过国际组织的建立来的约束战争的爆发,随着冷战爆发,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加剧,许多维护世界和平和有关军备控制与管理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裁军中心,世界和平理事会等纷纷成立,联合国在解决地区冲突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必须社区域性国际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切实可行。欧盟、东盟等国际组织的建立使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地位得到了不断提高。二战结束后,为恢复战后世界经济,迫切需要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由此促成了许多经济合作性质的国际组织的建立。随着国家间经济与社会交往活动的增多,以及现代通讯技术的变革,许多以前没有的领域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如国际民用航空领域,国际电信领域等,这些领域内所建立的相关国际组织也就应运而生,而人类面临的诸如环境问题,世界性疾病等一系列复杂的世界性问题,也对国际组织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20世纪,世界诞生了多个重要的国际组织,下图为部分国际组织的标志


——摘编自房斌《浅析二战后国际组织迅速发展的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一个国际组织,概括其主要特点并谈谈你对我影响的认识。
2023-01-11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考仿真模拟(一)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
4 . “一带一路”是在汲取古代丝绸之路合理因素基础上的创新性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 分)

材料一   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 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

——摘编自 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

材料二   历史上任何一种文学现象和传播实况的出现,都不是孤立的,必有其产生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条件。清末民初《西洋记》的重刊,在海防危机中重构了民众的“郑和记忆”......在“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晚清,给内忧外患的国人注入了唤起强烈民族情绪的兴奋剂。...... 在晚清热闹的重构“郑和记忆”的过程中,梁启超发表于1903年《大陆报》和1905年《新民丛报》上的郑和传,都是以高屋建瓴的态度去重新认识郑和下西洋这一伟大壮举的意义。

——摘编 自邹振环《<西洋记>的刊刻与明清海防危机中的“郑和记忆”》

材料三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这个构想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战略就是要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方式,将成吉思汗、郑和湮没于历史的足迹,重新凿成现代大道,为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一带一路”陆海兼顾发展是中国深度融入国际经济秩序,积极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国际金融经贸问题等提出的解决方案。

——据温在春 《由陆权与海权发展思维谈“一带一路”大战略》整理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由蜀地出发到达“身毒国”的重要商路名称,并结合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相关史实,说明该商路在中国对外交往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末民初重构“郑和记忆”的原因,并结合所学,说明“郑和下西洋是一项伟大壮举”。
(3)根据材料三,任选一个角度论述“一带一路”大战略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要求:角度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2022-11-07更新 | 182次组卷 | 4卷引用:热点01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同享机遇 共谋发展(热点专练)-【热点聚焦】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命题预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苏联的目标是具体的,即占领领土。美国所追求的目标则是抽象目标或环境目标,它关心的是世界政治大环境。战后英美法苏对于欧洲的分区管制形成的“四大警察”理念是一种追求“双赢”的理念。而根据囚徒困境模型分析,安全感是达到“双赢”结果的基本要求。而战后美苏之间安全感从未存在过;不光是因为两极格局、东欧真空,更根本的是因为战后形成的两极力量不均衡,又不足以使一方完全支配另一方,因此弱的一方必然奋起而追之,而这又会导致强的一方产生更强的戒心。苏联作为极权主义国家,对美国天生就有戒心,因为其要控制信息的输入来维持政权的稳定。”所以,罗斯福的大国合作之梦从来就没有实现过,美苏最终还是从合作走向了对抗。

——摘编自袁茵《论冷战的起源——虚假均势、集权主义政体与冷战的爆发》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全球治理出现众多问题,如资本的配置正在向那些具有资本垄断权利的国家集中;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之间内部贫富失衡问题严重;一些国家主张的所谓民主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民主意义,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动乱;全球面临的生态平衡挑战非常严重等。随着美国霸权在国际体系中不断衰退和新兴经济体的陆续崛起,全球治理由霸权时代的垂直结构逐渐趋于扁平,一元化治理由于国际权力的不断分散开始走向多元的全球治理模式。

——摘编自刘长喜、毛博《全球治理之殇与中国方案》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美苏从合作走向对抗的原因。结合所学说明冷战格局下中国外交新思维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分析当前全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指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2022-10-26更新 | 339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022·湖北荆州·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世界粮食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世界性的粮食危机,共出现过三次,分别是 :

1973-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引发世界性粮食供给危机 。

1994-1995年,美国及欧盟新农业政策过多耕地休耕,热浪侵袭、干旱、暴雨等异常气候变化,国际粮食贸易价格暴涨,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

2007-2008年,由于美国、欧盟生物能源政策,美国次贷危机的间接影响,粮食和石油价格上涨,重创数个发展中国家,多个国家陷入国际收支危机、社会及政局动荡 。

——罗叶 《突发事件下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论粮食公共危机管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专门成立了农业机械科学研究中心,研制和推广小麦等粮食作物种植及收获机械。法国1960年颁布了《农业指导法》,设立土地整治与农村安置公司,将小农由于无法耕种而被迫放弃的土地整合出售给大农场。1967年法国在《合作社调整法》中提出,可以将合作社与农村的工商活动联合起来解决农产品产销问题,表现在产前、产中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提供,和产后对农产品的收购、进一步的加工、储藏以及销售,以此来降低农场主投入成本,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随着欧洲共同市场建立,法国在严格遵守欧盟食品质量安全规章条例的基础上确立食品安全法律法规。1999年,法国政府更新了《农业指导法》,确定通过发展“多功能农业”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目标,并提出加强生态农业转换补助的计划。

——卫荣《法国粮食安全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性粮食危机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保障粮食安全的特点。
2022-05-28更新 | 197次组卷 | 3卷引用:经济篇命题情境08食品-【小切口大历史】备战年高考历史命题情境分类强化训练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自古以来,中国与许多国家和地区就存在着各种联系,彼此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中国一端之缦(一种丝织品),得匈奴累金之物,而损敌国之用。是以骡驴馲驼,衔尾入塞,驒騱騵马,尽为我畜,鼲貂狐貉,采旃文罽,充于内府,而璧玉珊瑚琉璃,咸为国之宝。是则外国之物内流,而利不外泄也。异物内流则国用饶,利不外泄则民用给矣。

——引自(西汉)桓宽《盐铁论》

材料二   从(19世纪)60年代中叶到80年代之初,中国沿海和长江中游以下的航运被英国太古、怡和及美国旗昌等洋行控制。道光年间中国原有沙船三千余号,到70年代之初,只刚下了四百号。外国银行开始操纵中国的金融市场,汇丰银行迅速成为英国资本对中国实行经济侵略的中心机构。外国纺织品的进口数量也逐渐增加,由洋行通过买办网送到内地各处。在60年代,如东北的皮革,山东的帽缏,都已经被外国商人的收购组织向小生产者压价掠夺。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   党中央深刻认识到,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我国发展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我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一大批关系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合作项目,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使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引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从“中国一端之缦”的角度,简析西汉对外交往发达的原因与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60到80年代中国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变动,并据此用一句话指出当时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的趋势。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对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思想界产生的影响。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请结合唐朝与明清时期的相关史实,从文化、经济政策两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②写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为“顺应经济全球化”而积极推动建设的新型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指出中国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身份的变化及具体表现。
2022-04-09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8 . 经济交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在浩浩荡荡和充满矛盾的全球化过程中,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休戚与共,合作才能共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这是此类保护主义措施中的第一个。该法案规定:凡进入英国或其殖民地港口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有,其船员只能是该船属地的臣民;欧洲商船可以进入英国港口,但只能携带本国商品,配备本国船员。随后几年,英国通过与荷兰的战争以及和瑞典、丹麦、葡萄牙等国签订商约,为资产阶级的对外贸易开辟了道路。

——选编自【美】林肯·佩思《海洋与文明》、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材料二 二战后,联合成为欧洲一些政治家的共识。1946年,丘吉尔在一次演讲中指出:“我们必须创建一个类似欧洲合众国的组织……其结构将使单一国家的物质力量变得不那么重要。小国将与大国平起平坐,并通过对共同事业的贡献来赢得尊重。”“重建欧洲大家庭的第一步必定是法德之间的伙伴关系。”只有联合,欧洲方可能复兴。1951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条约,引入了一种全新的一体化方式。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上述六国就关税税率达成一致。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欧盟成立,12个国家同属一个组织,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

——摘编自【法】法布里斯·拉哈《欧洲一体化史》

材料三 回顾关贸总协定(GATT)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发展历史,多边贸易体制从建立到不断完善,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柱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从CAT1947临时适用一直到1961年狄龙回合以前的多边贸易该判,GATT只有33个主要国家,乌拉圭回合则达到124个参加方。截至2008年,WTO成员有153个。WTO自成立以来,在完善和实施乌拉圭回合协定、建立健全的多边贸易体制构架、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以及加强有效解决贸易争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曹建明等《世界贸易组织》


(1)阅读材料一,概括英国为开辟“资产阶级的对外贸易”道路所采取的方式。结合所学,指出英荷战争的性质。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951年六国签署的条约名称及“全新的一体化方式”的核心内容。以20世纪为限,概括欧盟成立后一体化继续发展的重要表现。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说明WTO为什么能够“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
2021-06-15更新 | 2241次组卷 | 22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3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亚洲经济是当今世界最具经济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地区,拥有全球六成人口。但因建设资金有限,一些国家铁路、公路、桥梁、港口、机场和通讯等基础建设严重不足,各国要想维持现有经济增长水平,内部基础设施投资至少需要8万亿美元,平均每年需投资8000亿美元。现有的多边机构并不能提供如此巨额的资金,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也仅有2230亿美元,两家银行每年能够提供给亚洲国家的资金大概只有区区200亿美元,都没有办法满足这个资金的需求。考虑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合作在推动亚洲经济体持续增长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提升本地区应对未来金融危机和其他外部冲击的能力;认识到基础设施发展在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和一体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推进亚洲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进而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2016年1月16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截止到2020年7月,亚投行有103个成员国。

——童思汝《亚投行对亚洲经济发展影响及对策的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的意义。
2021-05-05更新 | 18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