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全球化]

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国际贸易向世界规模发展的序幕。商品流通、贸易往来、货币支付等活动,遍及五大洲。大宗烟草、玉米、橡胶等新物产出现于欧洲市场,原来在近东贸易中数量极少的商品如香料、茶叶、大米、蔗糖等成为大宗商品,进出口量骤增。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法国、英国等国相继为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得以最终确立,市场的扩大势必促进社会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世界市场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冲击着落后的社会经济结构,加速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孕育和成长。

——摘编自孙明《概述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经济意义》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据联合国《1997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发展中国家1996年接受了129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外投资了510亿美元,二者都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同时,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60%上升到1990年的73.3%和1994年的77.7%。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不稳固、市场发育不完备、经济结构相对脆弱等因素影响,很容易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而产生国内经济波动。在21世纪,以信息革命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仍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传统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有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集中的趋势,而发达国家则更加注重发展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跨国公司将日益成为世界生产的主要组织者和主要投资者。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速度还会日益加快。

——摘编自张文红《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具体表现并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并分析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分工体系演进简表

进程时间表现
萌芽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新大陆”发现后,国际贸易迅速扩大,西欧工场手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商业资本家在利润的驱使下,开始开辟国外大市场,为满足国外市场需求所从事的专业化生产活动出现
形成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英国等欧美国家依靠坚船利炮炸开亚非拉国家的大门,倾销廉价工业品。一国范围内的城乡区域分工和工农部门分工,逐步演变成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先进工业国与落后农业国之间的分工
发展19世纪后期到二战爆发国际分工的参与主体大幅增加,资本主义生产日益社会化和国际化;实现方式不仅有商品交换,更有资本输出。英国遭遇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德、美、日等帝国的双重挑战
深化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海量增长,经济制度不同的国家(地区)共同参与到分工体系之中;大批新兴民族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获得明显改善,但南北矛盾依旧突出

——摘编自杨文武、罗文宝《国际分工体系的演进动因及启示》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优势要素。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劳动力密集产品的制造上,而且更多体现在劳动力密集型环节的生产上。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食品饮料、烟草、纺织服装、橡胶制品等在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进一步下降,化学成品、木制品、纸制品和印刷、金属加工产品、机电产品等所占比重持续上升。我国已从由知识技能要求低、附加价值小的下游生产环节(终端的加工组装)向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大的上游生产环节(关键零部件的生产)递进。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当前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可持续性面临着挑战。

——摘编自金芳《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变化、内在矛盾及其走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国际分工体系演进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特点,并为维持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可持续性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上半叶是人类历史上权力斗争异常惨烈的一段时期,战争的浩劫加深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人们希望通过国际组织的建立来的约束战争的爆发,随着冷战爆发,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加剧,许多维护世界和平和有关军备控制与管理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裁军中心,世界和平理事会等纷纷成立,联合国在解决地区冲突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必须社区域性国际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切实可行。欧盟、东盟等国际组织的建立使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地位得到了不断提高。二战结束后,为恢复战后世界经济,迫切需要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由此促成了许多经济合作性质的国际组织的建立。随着国家间经济与社会交往活动的增多,以及现代通讯技术的变革,许多以前没有的领域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如国际民用航空领域,国际电信领域等,这些领域内所建立的相关国际组织也就应运而生,而人类面临的诸如环境问题,世界性疾病等一系列复杂的世界性问题,也对国际组织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20世纪,世界诞生了多个重要的国际组织,下图为部分国际组织的标志


——摘编自房斌《浅析二战后国际组织迅速发展的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一个国际组织,概括其主要特点并谈谈你对我影响的认识。
2023-01-11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考仿真模拟(一)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举办的部分国际会议

会议名称举办时间参加人员会议主要议题
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1952年代表来自中国、苏联、印度、日本、澳大利亚、智利等37个国家反对美帝国主义扩张,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维护亚洲及太平洋区域的和平和安全
印度支那人民最高级会议1970年越南南北两方、老挝、柬埔寨、中国代表讨论共同反对帝国主义的重大问题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年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等19个国家或地区的代表参与、合作,促进亚洲太平洋地区共同繁荣
第三届金砖国家峰会2011年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的国家领导人深化在金融、科技、能源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改革全球治理体系,增加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代表性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2015年代表来自全世界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搭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
20国集团杭州峰会2016年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十二个重要经济体的代表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据陈泽炎《国庆70周年:从不同时期我国举办的七场重要国际会议看中国对外交往的不断发展》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至少两次国际会议,从中概括一条历史发展趋势,并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列出国际会议,结论准确,持论有据,阐述清晰。)
2023-03-23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0年代,越来越多的外国科学家涌入美国。受原子弹研制计划的影响,美国政府建立了6个国家实验室。19471969年,在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国家航空航天局、国防部等机构的资助下,政府委托高校、研究院、企业等组织兴建了74所国家实验室。美国的国家实验室凭借超一流的硬件条件与科研团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科学家。1970年代,人们认为科学进步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作用有限,掀起了质疑国家实验室的浪潮,到1981年国家实验室仅剩下34个。从1982年到1991年,美国的国家实验室增加到40个。在持续加强军事科技研究的同时,政府推动国家实验室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卫生健康、生态环境、能源再生的研究中。

——据李阳《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中期美国建设“国家实验室”的原因。

材料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克服科研资金不足的困难,依托高校等科研力量,组建了我国首批国家实验室,取得了一批领先世界水平的成果。1998年以后,国务院提出“培育国际一流实验室”“实行理事会管理制度”“吸引、聚集和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等目标,仅在2012年就投入16000余亿元,启动筹建了一大批国家试点实验室。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科研基地布局中存在的交叉重复、功能定位不明确等问题,我国开始对国家实验室进行优化整合,国家实验室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和大型综合型研究基地。

——据苏熹《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为主导——中国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历程述略》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建设“国家实验室”的不同之处。分析我国建设“国家实验室”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在“国家实验室”建设中国家发挥的重要作用。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苏联的目标是具体的,即占领领土。美国所追求的目标则是抽象目标或环境目标,它关心的是世界政治大环境。战后英美法苏对于欧洲的分区管制形成的“四大警察”理念是一种追求“双赢”的理念。而根据囚徒困境模型分析,安全感是达到“双赢”结果的基本要求。而战后美苏之间安全感从未存在过;不光是因为两极格局、东欧真空,更根本的是因为战后形成的两极力量不均衡,又不足以使一方完全支配另一方,因此弱的一方必然奋起而追之,而这又会导致强的一方产生更强的戒心。苏联作为极权主义国家,对美国天生就有戒心,因为其要控制信息的输入来维持政权的稳定。”所以,罗斯福的大国合作之梦从来就没有实现过,美苏最终还是从合作走向了对抗。

——摘编自袁茵《论冷战的起源——虚假均势、集权主义政体与冷战的爆发》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全球治理出现众多问题,如资本的配置正在向那些具有资本垄断权利的国家集中;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之间内部贫富失衡问题严重;一些国家主张的所谓民主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民主意义,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动乱;全球面临的生态平衡挑战非常严重等。随着美国霸权在国际体系中不断衰退和新兴经济体的陆续崛起,全球治理由霸权时代的垂直结构逐渐趋于扁平,一元化治理由于国际权力的不断分散开始走向多元的全球治理模式。

——摘编自刘长喜、毛博《全球治理之殇与中国方案》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美苏从合作走向对抗的原因。结合所学说明冷战格局下中国外交新思维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分析当前全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指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2022-10-26更新 | 338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疆各城自乾隆年间始归版图,无论开辟之难,即无事时岁需兵费尚三百余万,徒收数千里之旷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卮,已为不值。……况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防不防,则心腹之大患愈棘。孰重孰轻,必有能辩之者。此议果定,则已经出塞及尚未出塞各军,似须略加核减,可撤则撤,可停则停。其停撤之饷即匀做海防之饷。否则只此财力,既备东南万里之海疆,又备西北万里之饷运,有不困穷颠蹙者哉?”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1874年)

材料二   “一带一路”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鸿章的核心思想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带一路”构想提出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带一路”构想与李鸿章思想不同之处。
22-23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
8 . “一带一路”是在汲取古代丝绸之路合理因素基础上的创新性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 分)

材料一   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 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

——摘编自 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

材料二   历史上任何一种文学现象和传播实况的出现,都不是孤立的,必有其产生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条件。清末民初《西洋记》的重刊,在海防危机中重构了民众的“郑和记忆”......在“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晚清,给内忧外患的国人注入了唤起强烈民族情绪的兴奋剂。...... 在晚清热闹的重构“郑和记忆”的过程中,梁启超发表于1903年《大陆报》和1905年《新民丛报》上的郑和传,都是以高屋建瓴的态度去重新认识郑和下西洋这一伟大壮举的意义。

——摘编 自邹振环《<西洋记>的刊刻与明清海防危机中的“郑和记忆”》

材料三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这个构想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战略就是要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方式,将成吉思汗、郑和湮没于历史的足迹,重新凿成现代大道,为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一带一路”陆海兼顾发展是中国深度融入国际经济秩序,积极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国际金融经贸问题等提出的解决方案。

——据温在春 《由陆权与海权发展思维谈“一带一路”大战略》整理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由蜀地出发到达“身毒国”的重要商路名称,并结合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相关史实,说明该商路在中国对外交往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末民初重构“郑和记忆”的原因,并结合所学,说明“郑和下西洋是一项伟大壮举”。
(3)根据材料三,任选一个角度论述“一带一路”大战略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要求:角度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2022-11-07更新 | 182次组卷 | 4卷引用:热点01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同享机遇 共谋发展(热点专练)-【热点聚焦】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命题预测
9 . 近代以来,全球贸易网逐步形成。下列对全球贸易发展阶段特征的概括,按时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②世界贸易主要在各州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进行     
③形成两个既进行激烈竞争也进行一定程度合作的平行世界市场   
④形成西欧、北美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它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A.②①③④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D.③④①②
2022·湖北荆州·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世界粮食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世界性的粮食危机,共出现过三次,分别是 :

1973-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引发世界性粮食供给危机 。

1994-1995年,美国及欧盟新农业政策过多耕地休耕,热浪侵袭、干旱、暴雨等异常气候变化,国际粮食贸易价格暴涨,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

2007-2008年,由于美国、欧盟生物能源政策,美国次贷危机的间接影响,粮食和石油价格上涨,重创数个发展中国家,多个国家陷入国际收支危机、社会及政局动荡 。

——罗叶 《突发事件下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论粮食公共危机管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专门成立了农业机械科学研究中心,研制和推广小麦等粮食作物种植及收获机械。法国1960年颁布了《农业指导法》,设立土地整治与农村安置公司,将小农由于无法耕种而被迫放弃的土地整合出售给大农场。1967年法国在《合作社调整法》中提出,可以将合作社与农村的工商活动联合起来解决农产品产销问题,表现在产前、产中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提供,和产后对农产品的收购、进一步的加工、储藏以及销售,以此来降低农场主投入成本,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随着欧洲共同市场建立,法国在严格遵守欧盟食品质量安全规章条例的基础上确立食品安全法律法规。1999年,法国政府更新了《农业指导法》,确定通过发展“多功能农业”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目标,并提出加强生态农业转换补助的计划。

——卫荣《法国粮食安全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性粮食危机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保障粮食安全的特点。
2022-05-28更新 | 196次组卷 | 3卷引用:经济篇命题情境08食品-【小切口大历史】备战年高考历史命题情境分类强化训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