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及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下图漫画讽刺了近年来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该漫画旨在说明
A.经济全球化下各国应同舟共济B.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获益最大
C.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然存在D.美国全力抵制世界经济一体化
2020-11-25更新 | 796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0年秋季新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北京卷)
2 . 学习历史,不仅要有家国情怀,还要有国际视野。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技术革新、学习借鉴,离不开政策调整、开放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


材料二   公元1866年,它还是一个相当于欧洲中世纪的民族,是一幅有田园风光的古香古色的漫画;到了公元1899年,它已经成了一个彻底西方化的民族,同最发达的欧洲列强处于同等水平,而且远远超过了俄国。

——(英)H.G.威尔斯《世界史纲》

材料三   


——王子涵《“历史解释”素养下对新政的再认识》

材料四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周恩来在某国际会议上的发言

材料五   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中国有句古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

——习近平总书记《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2017年12月1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A”是哪个动力机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是哪个国家?这一国家通过哪一改革成为“彻底西方化的民族”?这一改革对“它”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是哪一次改革实施的?概括这场改革的主要特征。
(4)根据材料四,概括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并据此判断这次“国际会议”的名称。
(5)根据材料五,概括我们应如何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2020-08-0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秋季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历史卷 01
3 . 美国和欧共体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摩擦很大,从1986年开始,美国与欧共体等13个农产品出口国为寻求解决冲突的方法,共进行了10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的谈判,效果很差,美国和欧共体互不让步,始终无法解决问题。这可以用来说明
A.美国与欧盟存在根本利益冲突B.美国经济霸主地位日益动摇
C.经济全球化在发展中遭遇曲折D.经济区域集团化发生了逆转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


材料二   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才广张之时,中国……。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三个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摘编自2007年11月1日《中国经济时报》

材料三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欧亚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摘编自2017年《贵州日报“一带一路”的含义及时代背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的直接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踩着三个历史的节奏”分别指什么?并说明中国现在开放与近代开放的主要不同。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是国家经济政策与经济全球化的互动关系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国际规则的普遍适用性减弱B.经济全球化对市场的开放程度要求提高
C.世界市场充满各国间的竞争D.财富促使民族国家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7 . 今天,芭比娃娃的产品设计、模具等来自于美国,原材料由西亚产油国提供,日本负责制造假发,台湾负责制造塑料材质,最后由中国制造芭比娃娃被销往全世界。这体现了(     )
A.经济全球化B.经济发展的落后
C.文化多样性D.经济的孤立分散
8 . 1972年,世界上最具权威的非官方智囊团——罗马俱乐部发布了《增长的极限》报告,注意到在全球化背景下,科技革命、经济发展所造成的负面效应。这一报告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广泛发行。这主要反映出
A.经济全球化速度日益加快B.科技革命的弊端开始显露
C.人类和谐共生意识的增强D.经济危机影响了整个世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世纪80年代, 欧美一些学者提倡在历史教学中以“世界史"取代旧有的以民族国家和欧洲历史为中心的“西方文明史”,力图以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的视角审视;人类历史,避免简单地拼合。该观点的提出是基于
A.欧洲国际影响力的持续下降B.美苏两极格局趋向于瓦解
C.世界文明交往与互动的深入D.全球化下国家意识的衰微
2020-06-01更新 | 552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0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5月综合训练(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IBM前副总裁拉尔夫·戈莫里说:“在这个全球化的崭新时代,公司利益和国家利益早已分道扬镳。与过去相比,对美国全球性企业有利的事情,对于美国人民而言,已经未见得是什么好事了。”拉尔夫·戈莫里指出经济全球化
A.使美国国家职能面临新挑战B.受到原主要推动者的阻力
C.违背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D.不利于美国经济长远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