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医学具有独特的医疗原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特点。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名利思想是“医人之膏肓也”如果行医以敛财为目的,那应该是“人所共耻”;他认为,医者要把人的生命价值看做是医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医者必须“无欲无求”、“志存救济”;对病人都要一视同仁,“有疾厄来求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chi相貌丑陋),怨亲善友,华夷智愚”。《黄帝内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要防病于未然。中国古代医学主张人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影响健康的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要从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中去理解人的健康和疾病。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医学具有积极意义的医疗原则。

材料二   1640年,用水冲刷的厕所由巴黎传入英国上层人士的家庭;18世纪末英国上层开始注意个人卫生,这种习惯逐渐传至欧洲和北美;1842年英国人查德威克发表调查报告,认为疾病同不卫生有密切的联系,提出建立干净的自来水系统,保证个人和公共用水卫生,建立地下排污系统,清扫街道等建议;1848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公共卫生法;1855至1875年伦敦建设下水道现代化工程并全部完工;19世纪中期公共卫生运动在美、法、德等国获得支持,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在欧洲各城市初步形成;1868年巴斯德的细菌理论获得证实,促进了公共卫生运动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卫生与健康成就取得的背景。

材料三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有权过一种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互相依存和密不可分的。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人类需要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欧洲民众对移民群体的增长速度和高生育率深感不安。他们开始担忧“欧拉伯”(欧洲Europe和阿拉伯Arabia)的出现,开始思考“whoarewe"的问题,开始怀疑若干年后欧洲还能否是欧洲人的欧洲。这反映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A.人们否定了社会交往B.南北方民族融合的发展
C.多元文化主义的困境D.弱势群体边缘化的加速
2020-07-03更新 | 1239次组卷 | 28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世界市场上,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的原因不包括
A.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B.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占优势
C.基础差,技术、设备落后D.不能发挥生产成本低的优势
2020-07-0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经济全球化趋势之下,一旦某些国家和地区发生经济危机,不仅发展中国家会深受其害,发达国家也难以置身其外。(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治理是伴随着全球化的产生而出现的,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掌握着全球治理的主导权,国际组织、跨固公司、公民社会团体等大量非国家行为体日超法跃,也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和持续深化,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移民埠民.灾发疾病等具有跨国性、公共性和传导性的全球问题大量涌现。这些全球问题超越了单一主体的管理边界和能力范畴,需要国际社会通过多边合作进行治理。从历史的发展过程看,仑球治理一直处在动态调整的进程之中。国家也需要根据时代条件和问题性质的变化相应地调整参与全球治理的战略,以实现全球治理能力的动态提升。

——摘编自刘世强、 魏雅珍《国家全球治理能力的理论探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全球治理”自行拟定一个 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全球化”这一主题,自拟论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0-06-20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第四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世纪80年代, 欧美一些学者提倡在历史教学中以“世界史"取代旧有的以民族国家和欧洲历史为中心的“西方文明史”,力图以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的视角审视;人类历史,避免简单地拼合。该观点的提出是基于
A.欧洲国际影响力的持续下降B.美苏两极格局趋向于瓦解
C.世界文明交往与互动的深入D.全球化下国家意识的衰微
2020-06-01更新 | 552次组卷 | 21卷引用:黑龙江黑河市嫩江市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变革源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近现代以来的世界发展进程中,西方国家一直掌握着全球治理的主导权,包括联合国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政治、经济组织以及战后世界金融体系,都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建立的。

全球化时代是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中,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日趋增多,但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从某种意义上,合作可以被看作是进行全球治理的一种最基本方式,没有合作几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治理,一部全球治理发展史就是一部合作进化史。尤其是近现代社会中普遍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合作,更是人类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一个巨大成就。

——摘编自颜旭《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合理》;于沛《从大历史观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0-05-30更新 | 978次组卷 | 28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9 . 维克多·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中指出大数据时代“得数据者得天下”。国际数据公司通过对全球各类数据和信息的产生、捕获、利用的地点进行分析,描绘了一幅有关数据处理的地理分布图(如图)这表明当今

有关数据处理的地理分布图
A.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任重道远B.中美在科技领域争夺主导权
C.世界各国间的联系日益紧密D.大数据时代加剧了两极对峙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传统国际秩序的本质是将建立在西方这一“地方性”的政治经验和价值判断等推广至全球,构筑由单一霸主国家主导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全球治理模式和格局。然而,随着西方在全球权力结构中的影响力日益下降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西方数百年来形成的政治经济旧逻辑越来越无法与新格局相适应,国际秩序的转型成为历史必然。与此同时,中国作为新兴国家的代表,挑出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的“中国方案”也就具有了时代必要性。中国的全球治理观不是要输出中国模式或让中国取代西方,而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为目标。它强调全球治理在认可价值多元和价值平等的基础上,坚持“多元共生、包容共进”,与世界各国共同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编自蔡亮《试析国际秩序的转型与中国全球治理观的树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现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